從幕後逐漸走到臺前 誰幫布希策劃倒薩戰爭

     卡爾羅夫

    美國“倒薩”戰爭勢在必打,世人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誰推動布希把美國帶向這場戰爭?除了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這兩位位高權重的“鷹派”人物外,還有兩位不容忽視的“幕後”人物———布希的政治顧問卡爾羅夫和副國防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

    卡爾羅夫:華盛頓“最有頭腦的人”

    為布希家族出力不少

    今年49歲的羅夫被稱為“布希的大腦”,與布希家族關係親密,他策劃了“共和黨的得克薩斯化”和布希家族重返白宮,毫無疑問是白宮最強有力的政治顧問。在布希眼裏,羅夫是個“天才男孩”。美國媒體認為,羅夫是布希最信任的政治戰略家,沒準兒還是“華盛頓政治圈最有頭腦的人”。在去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羅夫力勸不喜歡拉票演講的布希四處遊説,使共和黨在選情不定的新罕布希爾、明尼蘇達等州穩操勝券。

    “製造共和黨領袖”的專家

    當然,羅夫對布希家族的貢獻不止這些,他簡直是個“製造共和黨領袖”的專家。1980年,他成為老布希競選班底的第一人。1981年,他開辦諮詢公司,專營競選顧問業務。他的第一個客戶是比爾克裏蒙斯,此人後來成為共和黨在得克薩斯州100年以來的第一位州長。1984年他又幫費爾格萊蒙在參議員競選中打敗民主黨的領袖。1984年他為裏根和老布希的競選連任出謀劃策,使之再次獲勝。1988年他幫助湯姆菲利普成功獲得得克薩斯高級法院法官席位。

    為人低調,小心謹慎

    據説,羅夫9歲就成為忠誠的共和黨人,在床頭貼著“美國人,覺醒吧!”的海報。1971年,羅夫大學沒畢業就離開猶他州大學,成為“大學共和黨人”組織的執行理事。在其2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羅夫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暴露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擁有堅定的基督教信仰,但從不討論這一點。《時代》雜誌曾分析,羅夫屬於新政治力量,雖然處事低調,卻是一位熟練的政治權謀家。羅夫對布希的外交政策影響非常大。

    羅夫在隨布希進白宮以前對伊斯蘭激進勢力知之甚少,但“911”恐怖襲擊改變了一切。羅夫過去主張美國“少管別人閒事”。現在,他主張向世界輸出“不容挑戰的美國權力”。對羅夫來説,對伊戰爭,經濟利益居於次要地位,意識形態才是第一位的。布希的前經濟演講撰稿人透露,羅夫認為,對伊斯蘭世界,美國如果不指望被喜歡,就要用強力保持尊嚴。在這一點上,羅夫和另一位“鷹派”主將沃爾福威茨不謀而合。

    沃爾福威茨:5年前就力諫“倒薩”

    1979年就預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據克林頓前助手披露,早在1998年,現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就向克林頓力諫“倒薩”戰爭。他們在給克林頓的信中説,“我們確信當前美國對伊政策不成功,我們不久將在中東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威脅。”

    了解這段歷史,就能理解為什麼在“911”事件後第二天,沃爾福威茨就斷定“伊拉克位於威脅的中心”。他宣稱,美國的政策是“終結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當時美國其他政府高官都認為,把伊拉克納入議程為時尚早。而他則全力遊説美國打一場廣泛的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並把薩達姆趕下臺。

    不論沃爾福威茨在對伊拉克與恐怖組織聯繫上的判斷是否正確,在他30多年的國防工作經歷中,他確實贏得了“瘋狂的先知”的名聲。早在1979年,他就預見了伊拉克可能將入侵科威特並威脅沙烏地阿拉伯。12年後,海灣戰爭證實了他的預見。

    與拉姆斯菲爾德、切尼關係密切

    和羅夫不同,沃爾福威茨走了一條從學院到仕途的道路。沃爾福威茨1943年出生於一個猶太移民家庭。早期他在康奈爾大學學數學,後來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哲學博士學位。現在芝加哥大學已成為所謂“新保守主義思維”的溫床。

    畢業後,沃爾福威茨在耶魯大學任講師。後來到美國軍備控制和裁軍署工作,先後任限制戰略武器談判特別助理等要職。1977年他進入國防部工作。在2001年被布希提名為國防部副部長前,沃爾福威茨一直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學院院長。以其在政界、學界的豐富經驗,沃爾福威茨對美國國防政策影響巨大,更何況他本人與拉姆斯菲爾德、切尼還有著長期的親密關係,據説他在五角大樓自己的辦公室裏還挂著三人的合影。

    狂熱的“單邊主義”者

    在媒體眼裏,沃爾福威茨是狂熱的“單邊主義”推行者、“新保守主義者”。早在1992年,他就力主軍方要建立“美國權威下的世界新秩序”,防止潛在競爭者擴大地區和全球影響,這其中也包括美國的盟友德國和日本。他還提出,美國可以對敵人“先發制人”,甚至使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在去年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布希在講話中首次正式將沃爾福威茨長期的政策思路變成了自己的官方政策,即“美國將不得不、並打算保持不容挑戰的軍事力量”。(余曉葵)

    


保羅沃爾福威茨

    《環球時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