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外送禮有講究 否則將會被拒收

     我國是個禮儀之邦,凡事講究一個“情”字,送禮就是聯絡感情的一個重要方式。尤其是到了年節,小輩要給長輩送禮,下級要給上級送禮,親戚朋友同學戰友鄰里要走動,需要送禮,得到過人家的幫助要答謝,需要送禮,將來有事求助於人,需要送禮,需要人家的關照,需要送禮……總之,送禮的理由多多,送禮的價碼也逐年攀升,有些人是來者不拒,所以這個“情”字就打了折扣,成了收賄受賄的典型。

    在國外,送禮也是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老外們送禮很有講究,尤其是西方一些先進國家,禮是不能輕易送的,要送也得有個説得過去的理由。就拿我們行船為例,船到國內辦事,得煙酒先行,事能不能辦,得先“煙酒煙酒”。船過蘇伊士運河,港口官員、引水員等凡是與船打交道的都得拿點禮品下船,這些禮品一般都是國産的,有陶瓷工藝品、各種藝術品、禮品扇子、風油精、清涼油等保健品。而且送時還要講究送法,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該得到的沒有得到,對你就不滿意,工作就不配合。送早不行,送晚也不是,要講究一個火候。但有一條,船出了國門,就不能送煙酒了,煙酒在國際上是禁止的,都要如實申報封關。

    你要是將上述的禮品帶到歐洲,隨意相送也不行,人家會認為你是瞧不起人家,把人家當乞丐,是對人家的侮辱。西方有沒有乞丐,答案是肯定的,但人家的乞丐決不是伸出骯髒的手討要,而是一種藝人乞丐較多,他們找一個場子,或吹打彈拉唱,或給人家做畫,或當場為人服務,求幾個施捨,不偷不搶,這叫文明乞丐。一位年輕的船長初到法國的馬賽港,感謝人家的工作效率之快,決定送人家兩把高檔次的檀香木扇,以表心意,這在中國本是合情合理,又是主動破財,心想最起碼也得換回人家一句“謝謝”。可是老外只是看了看禮品,最後還是堅定地搖搖頭,聳聳肩,沒有接受。

    年輕的船長為了探討個中的奧秘,請教了一位在當地很有名望的華人,華人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位老外小學老師買了好多獎品,準備獎給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獎品都不貴重,也就是一些學習用品和一些小玩具之類的小玩意。同在這所小學校任教的一位華人女教師有一個小女孩,也是這位老師的學生,但卻不在授獎之列,就覺得在同學裏很沒面子,就想走媽媽的後門,要求老師也獎給她一份。當媽媽的心想,同在一起任教,平時彼此又挺相互尊敬,覺得張口給女兒要一個,也沒什麼了不起,但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卻遭到拒絕。這位老外同事説:“獎品雖輕,卻是獎品,獎品是獎學生的,白送給人,是對人的一種侮辱。“送”意味施捨,即把對方當成乞丐,你女兒很可愛,是個很有前途的孩子,我怎麼能侮辱她呢?作為教師,我只能“獎”,不能“送”。年輕的船長聞知,茅塞頓開。

    在歐洲,送禮時一定要掌握對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否則人家就會退回禮物,這在我國看來是不近人情,但老外們卻認為,既然自己用不著,為什麼讓它浪費呢?他們不喜歡虛假的客套。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其實歐洲人也很講究,如他們的復活節、耶誕節、新年、萬聖節、狂歡節、父親節、母親節等這樣的節日也是講究送禮的,但平時就要積累什麼節日送什麼禮,哪個朋友喜歡什麼類型的東西。否則就要遭遇將禮品退回的尷尬事。(劉少才)

    《生活時報》 2003年3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