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疲軟丟飯碗 挨餓的美國人越來越多

    儘管“911”後美國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很少有人會把饑餓同這個世界上最富的國家聯繫起來。然而隨著對伊戰爭日益臨近,本不景氣的美國經濟雪上加霜,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但要靠失業保險度日,而且加入了領取救濟食品的行列。這些人並非貧民窟中的貧民,而是普通的美國人。人們不禁驚呼:挨餓的美國人正在增多。

    油價下跌生意淡 工作難養一家人

    在俄亥俄州的食品緊急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發現自去年年底以來,等待領取食物的隊伍越來越長。耶誕節前後人最多,在一個發放點,有近900人在等。人們大清早趕來排隊,等上幾個小時是常事。很多人全家出動,隊伍中有不少老人和孩子。由於食物有限,常常還沒等發到每個人手中就已告罄。後面的人手裏拿著空袋子和籃子,徘徊著不願離去。

    令人驚訝的是,站在這條長長隊伍中的並非都是失業者,其中不少人甚至有份全職工作。羅伯特樊恩原來在一家加油站工作,妻子在家照顧4個小孩。生活雖然不寬裕,卻能正常維持。半年前,由於國際油價的上漲,當地不少人放棄私車而改乘公共交通,加油站生意每況愈下,羅伯特的工資也銳減。現在他每小時只掙7.5美元,一天也就能幹四五個小時。每月除去煤氣、水電、房租、尿布和牛奶等開銷,就所剩無幾了。3個月前,他開始從政府那裏領取每月300美元的食物購買券,換來的食品能撐3個星期。上月月底,全家人竟然只能喝馬鈴薯湯了。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他説:“每次我聽到電視上宣傳説‘應該把半年的收入存起來’,我就覺得滑稽。我現在每個月連10塊錢都存不下來。”許多食品救濟站的常客跟羅伯特同病相憐。經濟繁榮時,一人養活一家人不成問題,而現在很多男人卻發現他們竟然沒能力讓老婆孩子吃飽了。

    男友赴海灣 孩子沒奶吃

    事實上,目前美國食品救濟的對象有一半是孩子。據統計,如今全美每6個兒童中就有一個面臨饑餓。南希布萊瑟是一家非盈利組織的志願者,他們發放的食品主要由政府提供,也有私人捐助的。她説:“人們印象中美國人超重的很多,是營養過剩。事實上,饑餓正向美國走來。過去只有窮孩子才會營養不良,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卻養不起孩子。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這樣。”

    麗薩希爾伯德原來是一家超市的收銀員,和男朋友托尼共同撫養前夫的兩個孩子。最近麗薩丟了工作,托尼又被徵兵去了伊拉克。沒了男友的幫助,麗薩只能領取每週100美元的失業金和每月200美元的食物券。她買不起足夠的牛奶,就把牛奶對上一半水,喂給自己1歲的小女兒。她滿含淚水地説:“我過去只在電視裏看見過非洲的孩子沒飯吃,現在這種事竟然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市場疲軟丟飯碗 失業逼走外國人

    經濟疲軟和戰爭陰影不僅威脅到美國人的生活,連一些長期生活在美國的外國人也被殃及。26歲的瑞拉做夢也不曾想到,她可能陷入挨餓的窘境。瑞拉出生在墨西哥,父母是來自香港的移民,她精通西班牙語、英語、普通話和粵語。在美國讀完大學後,瑞拉一直在費城的一家投資公司工作。“911”後公司倒閉,她去了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金融公司。然而,萎靡不振的市場和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最終導致公司大規模裁員,瑞拉第二次丟掉飯碗。起初,她並沒當回事,然而找工作卻連續碰壁。當地許多金融公司陸續銷聲匿跡,剩下的都只有幾個人支撐著,根本不需要新員工。過去她從未放在眼裏的失業保險突然變得很重要。更讓瑞拉頭疼的是,隨著工作簽證即將到期,她不但面臨挨餓的危險,而且必須儘快找到工作,否則就必須離境。如今,有許多像瑞拉這樣有技能的外國人因失業而丟掉飯碗。在加州的矽谷,隨著因特網神話破滅,許多從亞洲來的員工一夜間沒了工作,留下來就意味著挨餓,大家被迫回國尋找出路。

    真正的恐怖是對饑餓的恐懼

    對那些常年依靠救濟的美國家庭來説,戰爭的陰影讓生活更加嚴峻。凱瑟琳的丈夫在軍隊工作了20多年,6年前一次訓練中意外致殘,一直不能完全自理。凱瑟琳要照顧丈夫,根本無法出門工作。對兩人來講,饑餓是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過去當地政府還對他們有些特殊照顧,隨著領救濟食品的人越來越多,凱瑟琳經常要在隊伍中排好幾個小時,把丈夫獨自留在家中,她無奈地説:“如果我不來這兒領食物,我們就得挨餓。布希政府忙著備戰,哪還有時間管我們。”

    領取食品救濟的美國人不斷增多。自2000年以來,僅在俄亥俄州就從200萬增到450萬人。原因有很多,如住房和醫療費用的增漲、失業率上升、許多僱主只付最低工資。而現在對伊戰事的不斷升溫使情況進一步惡化,2002年全美緊急食品救濟數量增加了19%。就像南希説的:“每當我看到這些排隊等食品的人,內心就充滿恐懼。現在政府動輒就提‘恐怖’,真正的恐怖是這些饑餓的人的恐懼。”(摘自2月12日美國《費城世紀報》)

    《環球時報》2003年2月19日


全球失業人數1.8億:婦女和年輕人受影響最大
德國失業人口已超過400萬大關
成功解決失業率挑戰:美國重視就業培訓
芬蘭為失業者找工作有獎
美國失業者流行做義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