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長百姓嗜鷹如命 阿拉伯人離不開鷹(圖)

    阿拉伯人大多愛鷹,許多國家的國徽就以鷹作為標誌。海灣國家尤其是阿聯酋,人們更是嗜鷹如命,上至國王、酋長,下至普通百姓,都對獵鷹懷有特殊感情。有一回,記者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消息,説一位腰纏萬貫的阿聯酋富翁特地到阿曼西部的沙漠腹地,用差不多一輛汽車的價錢,從當地人手裏買了兩隻健壯無比的獵鷹。

    記者常駐阿曼時雇的司機賽義德是一個沉默得不能再沉默的人,可每次聊起鷹獵,他就一下子眉飛色舞起來,仿佛變了一個人。記者許多有關獵鷹和鷹獵的知識,就是從他那裏得來的。賽義德説,在阿聯酋,獵鷹主要有兩個品種,即獵隼和遊隼。獵隼因為十分適合沙漠中行獵,最受人們的歡迎。它們性情勇猛,有耐性,視力又極佳,能夠輕而易舉地抓獲獵物。遊隼的羽毛較為脆弱,在和獵物廝打時,羽毛容易受損。

    記者每一個半月就會驅車到阿聯酋出差一次,也是在那裏第一次實地看人馴鷹。賽義德為了滿足記者的好奇心,特別找到他的親戚,帶著我們在沙漠中找到了一個貝都因人家。這家主人名叫哈利勒,一副憨厚樸實的樣子,滿臉的滄桑使人無法猜測他的真實年齡。他聽明來意,二話沒説便返身回屋,工夫不大,肩膀上扛著鷹就出來了。那鷹雙目炯炯有神,開始一動不動,繼而從主人的肩膀上走到手臂上,過了一會又臥到主人的手上,頗有幾分惡意地瞪著來人,大有挑釁的勁頭。

    哈利勒説,他們這一帶的人都是馴鷹、玩鷹和進行鷹獵活動的佼佼者。早先,貝都因人鷹獵純粹是出於生活的需要。因為沙漠生活非常艱辛,食物極其單調和匱乏,除了椰棗、奶類和大餅,幾乎沒有什麼其他花樣。為了打打牙祭,他們便開始通過獵鷹來捕捉一些野味。現在他們覺得,鷹擊長空、展翅翱翔的姿態是勇敢的象徵,但鷹野性難馴,能把它馴服則是智慧的表現。因此許多世紀以來,馴鷹一直是貝都因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走到哪兒都與鷹形影不離,吃飯時鷹站在他們的碗上,睡覺時鷹棲息在他們頭旁的木墩上。

    説到自己的馴鷹技術,哈利勒不無自豪地稱,他一個星期就能將一隻桀驁不馴的鷹訓練得服服帖帖,“我從市場上買回鷹後,首先要‘熬鷹’和‘餓鷹’,也就是在夜間不讓鷹睡覺,10天內不喂鷹一點肉食,同時把它綁在懸在空中的搖籃裏,並在它的尾部佩一個銅制小鈴,腿上係一柔軟的皮條。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磨練’後,獵鷹的野性就去掉了不少,等它習慣後,便可以幫我捕抓大雁、狐狸、野兔、大鴇和野雞了。”

    見我們聽得津津有味而又微露不能親眼一見鷹獵的遺憾,哈利勒索性邀我們出去看他是怎麼鷹獵的。我們隨他出門約摸走了10來分鐘,來到一片空曠無垠的沙漠。晴空萬里下,茫茫沙海中,只見哈利勒右手戴上長長的皮手套,把鷹架在手臂上,給鷹戴上了一頂“鷹帽”(其實就是一條破舊的圍巾)。等了好久,獵鷹終於發現了一隻兔子,那兔子看到獵鷹後驟然一驚,撒開腳拼命地逃竄。哈利勒不慌不忙地扯去鷹帽,放出大鷹,獵鷹奮力窮追不捨,姿勢異常矯健和優美,讓人看得賞心悅目。不一會兒,只見獵鷹兩翅一剪,便陡地落在兔子身上,兩爪一扣,一隻爪抓住兔首,另一隻爪抓住兔胯,張開鐵一般的硬翅一扇,兔子早已昏死過去,鷹便將其牢牢叼在嘴裏。

     “難道獵鷹這時候不會逃跑嗎?它得到了獵物逃之夭夭怎麼辦呢?”記者充滿好奇地問。

    哈利勒哈哈哈地爆發出一陣豪爽的笑聲,自信地説:“一點兒也不會發生你説的那種情況。要知道,鷹的脖子是被卡住的,所以它不能將獵物吞到肚子裏,加上我對它訓練有素,它捉到獵物後,雖然垂涎欲滴,卻無可奈何,只好乖乖地回到我身邊,我把獵物從它的嘴裏取下來,就算狩獵成功了。每一次打獵,我都可以讓獵鷹抓回四五隻兔子和鴇等野味。”

     《環球時報》 2002年12月30日


阿聯酋迪拜:背古蘭經可以減刑
阿拉伯人感覺受歧視 寧在本國度假不願去歐美
阿聯酋婦女躲開鏡頭(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