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旅居布魯塞爾見聞

芮敏

    歐洲的鄉村

    提起布魯塞爾,人們都知道她有“歐洲的首都”之譽。布魯塞爾不僅處在比利時的中心位置,而且距巴黎、阿姆斯特丹、波恩、盧森堡和倫敦都只有兩三百公里的路程,“歐盟”等大大小小500多個國際組織或辦事處設在此地,説它是“歐洲的首都”並不為過。但我到這裡後又常常聽到人們説它是“歐洲的鄉村”。這一説法儘管有些戲謔,但仔細品味一下,卻又覺得不無道理。正是這幾分“鄉氣”給布魯塞爾帶來了田園味道。

    布魯塞爾具有丘陵地貌。它的馬路和街道依地勢修築,有很大的坡度,並且都很窄,叉路口特別多,有的地方有六七個叉路口。必須拼命記住你要走的路口有什麼標記,否則準會轉向。有的路上還悠悠地駛著我們久違的有軌電車。

    不過布魯塞爾的高速公路是世界聞名的。以布魯塞爾為中心,有7條高速公路以輻射狀通向四方,北到荷蘭、丹麥,南抵法國、西班牙,東通盧森堡、德國。最值得比利時人自豪的是高速公路上通宵亮著的路燈。在布魯塞爾,除了國際組織的辦公大樓有些氣派,仰頭才能望見尖頂的教堂高聳入雲以外,摩天大樓並不多見。

    可能看慣了北京商業街區的熱鬧繁華,也許是因為買不到合適的衣物而産生的偏見,我覺得在這裡逛商店令人乏味。

    這裡的文化生活似乎也比較單調,有時聽説哪有什麼“節”,跑去一看,太“小兒科”了,但人們的興致卻很高。於是一同去的同胞得出結論:比利時人“大驚小怪”。

    不過所有這些都沒有關係,綠色文明是現代文化的標誌,是財富。布魯塞爾處處是綠。市區有大片的森林,森林裏開闢了道路,可通汽車,也就有了人家,而且都是極富有的人家。布魯塞爾的富人區設在森林裏。

    在綠色的懷抱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耳聽著鳥兒清脆的啼鳴,對於我這個北京人來説真是一種享受。我喜歡走森林裏的小路。我經常走的是一條由石頭鋪成路面、長著青苔的小路,路兩旁的樹上挂著薄薄的蜘蛛網。如果有幾天是大晴天,小路就變得很清爽。我頭一次走這條路時心裏直嘀咕,不知道這路有多長,是否能順利地走回家。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往前走,不多時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座小洋房和一條交通幹道展現在眼前,飛奔的小汽車嗖嗖地駛過。此刻還真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布魯塞爾的公園絲毫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幾乎沒有樓臺亭榭,只有草坪、樹林和池塘,頂多有一座古堡或一些古老的雕像。草坪、樹林和池塘在市區也到處可見,穿行在這樣的街道上,又好像置身於園林之中。這“亦城亦鄉”的格局正是布魯塞爾的魅力所在。

    布魯塞爾這座城市不僅田園化,而且很古雅,因為它始建於西元979年。市中心有一個比足球場大不了多少的“大廣場”。用一塊塊磚頭大小的花崗石鋪成的路面已被磨得凹凸不平。廣場正中是市政大廳,是比利時最漂亮的建築之一,始建於1042年。大廳周圍是17世紀各行會的辦公樓。這些建築各具風格,有所謂“哥特式”、“文藝復興式”、“路易十四式”、“古代弗拉芒哥特式”等等。那鏤空透雕的建築裝飾藝術令我震撼。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利時人既沒有法國人的浪漫,又不像英國人那樣紳士,不但王國的臣民如此,就連國王也給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我曾參加過比利時小城班百市的狂歡節。狂歡節的主要節目是化了粧的老少男子雙手提著裝有血橙的籃子,在樂隊的引導下一邊前進一邊向道路兩旁的觀眾、建築物的陽臺、酒吧間拋血橙。無數的血橙成拋物線狀向兩邊飛去,有的血橙被人們奪去,放在事先準備的書包裏,有的血橙撞到墻上“皮開肉綻”,掉在地上被人踐踏,地上流著紫紅色的漿液。

    那天比利時的國王和王后光臨狂歡節。他們站在市政廳對面一座古舊小樓的二層陽臺上觀看。為了防止血橙砸著他們,陽臺被鐵絲網遮了起來。問題是網得很隨便,是“湊合事兒”,看上去就像國王和王后被囚在一個鐵籠子裏,用我們的眼光看簡直有損國王和王后的尊嚴。但他們高興地站在破舊的“籠子”裏向人們鼓掌致意。

    

    缺少陽光的城市

    布魯塞爾的緯度和我國黑龍江省北部的愛琿縣差不多,又由於它靠近北海而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所以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年平均氣溫攝氏10度。布魯塞爾的年降雨量為700—750毫米,雨量不算大,但降雨的時間卻很長,平均每年有130多天是雨天,再加上經常陰天,布魯塞爾沒有陽光的日子達200天。

    冬天,布魯塞爾夜長日短,早晨8點多鐘天還不亮,下午4點多鐘就天黑了。這長長的、經常沒有月亮的夜比有日光的夜更令人思鄉。夏季則正好相反,早晨4點多鐘鳥兒就鳴叫起來,晚上11點天才完全黑下來。如果能充分利用夏季裏的每一天,那麼在這裡差不多等於使人的生命延長了一倍。

    由於濕潤,布魯塞爾一年到頭滿眼是綠,空氣新鮮。如果在晴天的晚上走在街上,看天空就像用清泉洗濯過的一樣,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街燈融為一體,人仿佛置身在透明的蒼穹中。

    然而布魯塞爾人渴望陽光。

    布魯塞爾的氣候令人捉摸不透,説雨就雨,説晴就晴。即使是在夏季,如果氣溫不高,在有太陽的日子裏也會讓人感到絲絲涼意。

    布魯塞爾人不在乎涼不涼,只要有太陽就充分享用。在四五月份無論是大廣場上的還是路旁的酒吧,都把桌子搬到室外,人們喜歡露天喝酒或開音樂會。女士們,特別是體型好的女士,太陽一齣來,她們就及時脫下上衣係在腰間,穿著露著肩與胳膊的小背心,既接受了紫外線,又很性感。住戶的院子裏或陽臺上也都放了白色的桌椅。我們住所對面小樓裏的一個年輕人經常在星期天一身短打扮,戴著墨鏡坐在陽臺上曬太陽,上午面向東,下午面向西,好似向陽花。

    在布魯塞爾,曬太陽最好的地方恐怕就數公園的草地了。有備而來的人們在草地上鋪一塊布單子,無論男女都短衣短褲,或趴著曬背,或躺著曬胸。有的可能是夫妻,也可能是情人,相依著躺在草地上假寐。路過的人見此情景大受感染,於是捲起褲腿坐下來也曬上一會兒。

    人們總是習慣地把草地與牛羊聯繫在一起,看著眼前廣闊的草地上都是一個個、一對對或趴或躺的人,讓人感到太有意思了。我不禁想起在北京的日子。一到初夏,騎自行車的女士們就武裝起來,草帽、墨鏡是常規則的防曬用品,怕曬胳膊的還要披一塊綿綢質地的白色披肩,把胳膊遮起來。不太講究的女士乾脆自己縫製一副淺色的套袖套在胳膊上。無論是披披肩或戴套袖,這兩種做法看上去都夠滑稽的。但“七月流火”,女士們是不得已而為之呀。

    

    吸引顧客的高招

    在布魯塞爾,我作為家庭主婦去得較多的地方是超級市場。這裡就像有的記者寫的那樣,既看不到信誓旦旦的保證,也看不到“文明服務公約”之類的東西,但人們無不感到商家的一番良苦用心。

    比利時的超市一般採取“會員”制度。商店發給“會員”一個卡,憑卡可以到該店買東西,會得到一些優惠。我們是布魯塞爾兩家超市的“會員”。一家叫“獅子店”,另一家叫“馬科羅”,兩家都是連鎖店。它們除了有“優惠政策”外,在經營推銷方面也各有招術。

    “獅子店”的經營以食品為主,規模不算大。當你一次性買到125比郎(折合人民幣30元左右)的東西後,收款員在電腦中在你的名下記一個“點”,累計到250個“點”,他們會主動給你一張250比郎的“支票”,你可以加“點”,也可以購物。我覺得店家的用意不僅僅在這些“點”上,培養和顧客的“感情”才是他們的初衷。

    在領卡登記時,店家掌握了“會員”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從而得以保持與顧客的聯繫,經常給你寄商店的商品介紹並告訴你降價的資訊。我們經常收到公寓管理員送來的“獅子店”寄給我們的廣告。當我開門收取裝有商品資訊的大信封時,覺得“獅子店”仿佛是我們的一位有書信往來的朋友。

    “馬科羅”是一家綜合性的大型超市,據説北京的“萬客隆”超市是它的一個連鎖店。“馬科羅”貨物齊全,幾乎無所不包,價格也相對便宜些。因此儘管它離市區稍遠,但人們還是願意光顧。龐大的停車場上總是停滿了汽車。“馬科羅”,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商品的廣告宣傳下的功夫。

    作為“馬科羅”的顧客,我們每週都能拿到一份《馬科羅報》,比8開稍大,24版,厚厚的一沓子。在第一版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標有29年的字樣,説明《馬科羅報》已經辦了29年了。

    這份報紙以圖片為主,色彩鮮艷,立體感強,版面設計活潑。紅色的標價十分醒目。外交官們在布魯塞爾的任何商店買到規定數額的食品或物品都能享受免稅待遇。看來“馬科羅”正在爭取這個消費群體,因為在每種商品價目後面都標有免稅後的價格。這對於外交官們來説十分方便。

    另外,報紙還會推出一些以優惠價格出售的商品,人們也很關注這一資訊。 每種商品除圖片、價格外都附有扼要的細節説明。如運動鞋、皮拖鞋都註明男用、女用或混合用。皮鞋除註明皮質外還註明鞋跟的高度。香腸罐頭都註明每種大小不同的罐頭裏各有多少根香腸,每箱裏又有多少聽罐頭。就連貓狗食用的罐頭也都寫明成分和重量以及稀的、幹的。

    有些商品,看報紙比到商場看實物更方便。如,有一種很大的充氣塑膠池子,報紙上的畫面是池子充氣後放滿了水,有大人和孩子穿著泳衣在裏邊嬉戲。商場裏恐怕很難有這樣的實景。還有一種遮陽棚,較大不説,有四根支柱釘在地上,造形很美。商場即使要把這種帳篷支撐起來,也只能撐起一個,但這種遮陽棚有好幾種顏色。《馬科羅報》卻可以做到每一種顏色的遮陽棚一張圖片,加上標有尺寸,非常直觀。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