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罕見的喀喇崑崙公路 去中巴邊境走一遭
丁子

    有人説,在中國,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在巴基斯坦,如果不走走中巴合作修建的喀喇崑崙公路,也不算“好漢”,因為只有走過了這條公路,才能領略沿途山川的壯美與險峻,更能讓人了解中巴兩國之間根深蒂固的傳統友誼。不久前,記者與幾位朋友一起乘車從伊斯蘭堡出發,經過兩天多的行程,走完了喀喇崑崙公路。

    中國援建友誼路

    喀喇崑崙公路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據巴資料記載,早在1959年,巴方就開始在北部山區築路,試圖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吉爾吉特與巴其他地方聯繫起來。但由於地形險惡,直到1965年,也只是在崎嶇的山路上開了條道,並未達到公路的標準。隨後,中國決定援助巴基斯坦修建巴北部公路,由於這條路要穿過喀喇崑崙山,所以被命名為喀喇崑崙公路。從1966年到1978年,喀喇崑崙公路在中巴兩國建設者的努力下全部完工,兩國陸路從此聯繫起來。到1986年5月,這條公路正式“對外開放”。

    喀喇崑崙公路邊上的紀念碑碑文,把這條公路稱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公路最低處的海拔為700多米,最高處紅其拉甫山口海拔約4800米。從公路的剖面圖上看,過了北部城鎮齊拉斯以後,公路在吉爾吉特、蘇斯特等地一步一個“臺階”,每上一個“臺階”,海拔就升高1000米。統計表明,整條公路上共有主橋24座,小型橋梁70座,涵洞1700個,共用了8000噸炸藥,8萬噸水泥,運送土石3000萬立方米,400多名建設者捐軀,314人重傷。

    中國朋友受歡迎

    喀喇崑崙公路的路況比我想像的要好。儘管是山路,但底盤低的轎車也完全可以開上紅其拉甫山口。在小鎮塔克特附近,立著一塊公路紀念碑,用英語和烏爾都語記載著中巴兩國共同修築公路的時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上面標著距中國首都5425公里,這使我們立刻對喀喇崑崙公路有了親近感。

    從塔克特向前,就進入了喀喇崑崙公路上的一段“危險區”。從地形上講,這一地區道路崎嶇,車基本上是在半山腰開鑿出的道路上前行。很多地段一邊是峭壁,另一邊是河谷。峭壁上的岩石沒有任何遮攔,這些地段大多是塌方或滑坡的多發地,在雨雪天氣非常危險,路面上有很多不斷修補的痕跡。

    除了自然因素外,還有人的因素。從塔克特到齊拉斯,很多地段都由當地的部落控制。據巴方記載,齊拉斯人歷來對外界不太友善,當地人也一直有著不好惹的名聲。巴基斯坦朋友曾告訴我,這段路沿途各地都嚴格遵循部落傳統,城鎮上很少看到外出的婦女。不過,齊拉斯人對中國人還是相當友好,我們車經過的地方,很多留著大鬍子、裹著頭的村民友好地向我們打招呼。去年底,為了抗議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當地的一些部落武裝曾設卡佔據了喀喇崑崙公路一些路段。而當時,中國援阿物資的車隊恰巧要經過這裡。中方人員找到了當地的部落長老,他們爽快地答應只給中國車隊放行。巴基斯坦朋友對我説,只要是中國人,在喀喇崑崙公路上就不會遇到任何阻攔。

    山中88座墳塋

    車出了北部城鎮吉爾吉特,在路邊很快就會看到一個標誌牌,上面寫著“中國人的墓地”。順著標誌向裏走不遠,就到了一個小型陵園。這是為修築公路而犧牲的88位中國同志的墓地,也是每一個走在喀喇崑崙公路上的中國人都會去祭拜的地方。

    陵園面積不大,處在一片開闊地帶之中,四週用圍墻圈了起來。陵園種滿了樹,樹葉遮擋了陽光,使陵園顯得寧靜肅穆。陵園的中間,矗立著白色紀念碑,紅色的碑文寫著:“中國援助巴基斯坦建設公路光榮犧牲同志之墓”,建碑日期為1978年6月。紀念碑的四週,開滿了黃色的花朵,在10月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分外鮮艷。

    紀念碑的後面,是88位犧牲在他鄉的中國同志的墓地,每一個墓碑上都寫著他們的名字。碑群中間靠左第一個是武治業同志的墓碑。他是在一次塌方中為保護巴基斯坦朋友而獻身的,也是犧牲的人員中級別最高的中國人。據説,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當地的巴基斯坦人把中國犧牲者墓碑的照片挂在家中,以紀念那些長眠在他們國土上的中國朋友。

    世外桃源洪扎府

    沿公路繼續北上,就進入了洪扎地區,那是著名的風景區。洪扎地區目前仍保留著王公制。洪扎王常常是夏季住在該地區,冬天住在伊斯蘭堡。在伊斯蘭堡的街頭,常可以看到車牌為HOUZA1的大吉普,那就是洪扎王的坐騎。據記載,洪扎王家族統治洪扎地區的歷史已有960年。洪扎王的王宮設在卡裏瑪巴德鎮,共有新舊兩處,舊的王宮構架簡單,但背靠雪山,地處洪扎最高處,顯得氣勢磅薄,而新王宮則沒什麼特色。

    當地人稱,洪扎地區目前有7000左右的居民,但沒有警察、軍隊和政府機構,也沒有交稅一説。當地人依靠農業、商貿活動為生,旅遊業也曾是當地人的一項主要收入,但自去年反恐戰爭開始後,很少有人再到這裡旅遊,使當地的旅遊收入一落千丈。當地一個飯店的經理對我説,以往在這個季節,飯店的日平均收入可以達到10萬盧比,而現在也就幾千盧比。

    世界有名的高壽區

    我們住的飯店屬於洪扎王。大堂的經理助理是一個30歲的小夥子,説一口流利的英語。交談中他告訴我,他原來是伊斯蘭堡一家旅行社的導遊,後來為了逃避不幸福的婚姻,跑到了洪扎,並謀得了現在的工作。他説,儘管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但對父母包辦的婚姻並不滿意,在伊斯蘭堡的生活讓他越來越感到“痛苦”,於是索性跑到世外桃源來“消磨光陰”。

    在我們住的那段時間裏,因為沒有太多的客人,這位經理助理每天在大堂裏閒逛,或者在沙發上蹺著二郎腿看著窗外的雪山。我問他今後打算怎麼辦,他説他從來沒有想過,尤其在這裡,更不需要去想。這種介於逍遙與放任之間的情緒不是這位逃婚者的專利。在卡裏瑪巴德的小街道上,外來人隨時都會感到當地人輕鬆自在的情緒。他們或在街邊,或在小店裏悠閒地打量著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的過客。據介紹,洪扎地區是世界有名的高壽地區,百歲以上的老人為數眾多,很多人甚至連自己活了多大歲數都忘記了。當地人長壽的秘訣是簡單的生活方式和樸素的食物,也許還有他們對寧靜的另外一種體會吧。

    蘇斯特邊境檢查站

    小鎮蘇斯特已經離紅其拉甫山口不遠了。這裡設有巴方的邊境檢查站,中巴兩國間進出的人員和貨物都要在這裡接受檢查。蘇斯特的邊檢長官穆罕默德工作多年,他只有24名手下,由於中巴兩國兄弟般的情誼,檢查站很少有意外事件發生,這些人已經完全能夠應付任何事情。

    穆罕默德稱,他是個嚴格的把關人員。在阿富汗反恐戰爭打響後,他和他的手下嚴格執行上級命令,不論那些阿富汗人的過境手續多麼齊全,也沒有一個人能通過蘇斯特邊檢站進入中國。穆罕默德對中國也很熟悉,他自稱曾被中方邀請,商討兩國邊境管理的一些問題。他對一些中國邊貿公司的人員和生意人更是相當了解,甚至到了可以稱兄道弟的程度。應該説,對生意人來説,穆罕默德手中掌握著一定的“生殺大權”。

     一個人的哨卡

    過了蘇斯特,往來的車輛幾乎就沒有了。從蘇斯特到紅其拉甫山口,還要過上幾道崗,但既然蘇斯特邊檢都放行,這些小崗哨也絕對不加阻攔。從伊斯蘭堡開車出來後,既沒人查我們的護照,也沒人查我們的車輛,我們的車就這樣一直開到了紅其拉甫。

    對紅其拉甫山口海拔高度很難找到一致的説法。大多數的海拔高度記載在4602米到4877米之間,而在山口界碑上記載的高度則為16000英尺(約合4877米)。紅其拉甫據説是世界上最高的鋪設了行駛道路的山口。山口的風冷而疾,我們只好穿上了帶來的棉襖禦寒。

    巴方在紅其拉甫山口只設一個哨兵。他只有一間小房,但可以在旁邊一個搭建的帳篷裏煮茶。哨兵也是中國人的老朋友,見到我們來,立刻脫掉外罩,拿出自己的相機,穿著制服和我們合影。照完相,還不忘要上一卷膠捲,以備將來用。他還略帶炫耀地從自己懷裏掏出一瓶中國産的白酒,説可以用它來抵禦山口的寒冷。

    在這個哨卡的對面,就是中國的哨卡。雖然看不到我們前哨班的士兵,但可以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就飄揚在離我們約500米的地方。在兩國界碑處,還有一塊醒目的交通標識,上面用中文寫著“請右側行駛!”這條右側行駛的道路,就是通向我的祖國的道路。

    《環球時報》 2002年10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