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貝爾獎的以經濟學家激動異常 破窗回家
席雪蓮

    10月9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郵報》在顯著位置報道了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情況,原因是獲獎者之一丹尼爾卡恩曼擁有美國和以色列的雙重國籍,而且是第一個榮獲此獎項的以色列人。

    當卡恩曼在新澤西的普林斯頓大學校園收到自己獲獎的消息時,激動異常,以至於失手將自己鎖在了家門外,最後不得不破窗而入。大約200多名普林斯頓大學師生聚集一堂,向 卡恩曼表示祝賀,這是該校歷史上第5位拿回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

    卡恩曼1934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1961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自1993年起,卡恩曼開始擔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公告中讚揚卡恩曼將心理學引入經濟學研究,從而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他的主要貢獻是在不確定條件下的人為判斷和決策方面的發現。這個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很多傳統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比如前一段時間美國經濟出現復蘇,股市卻遭到投資者的打壓,心理因素在這裡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雖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卡恩曼卻認為自己其實算不上經濟學家,而是心理學家。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儘快恢復平靜,以便繼續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將心理學和實驗融入經濟學研究諾獎得主豐富了經濟理論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為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恩曼教授和來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教授,他們分別是心理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領域的先驅人物。皇家科學院發表的新聞公報稱,兩人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經濟學理論。

    傳統上,經濟學研究主要建築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和能夠作出理性決策的假設之上,而且經濟學還被普遍視為一種依賴實際觀察、而不能進入實驗室的非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傳統經濟學受到了兩種新理論的有力衝擊——用感知心理學分析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以及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根據經濟學理論所作出的預測,而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領域正在相互融合。卡恩曼和史密斯正是推動這個新浪潮的功臣。席雪蓮

     《北京晨報》 2002年10月11日

    


2002年諾貝爾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