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合作結碩果 訪德國駐華大使薄德磊
徐步青

    1972年10月11日,中德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回首過去的30年,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發展的速度、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應努力維繫和愛護這種友誼,不僅這30年,還要爭取今後無數個30年合作得更好。德國駐華大使薄德磊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説。

    訪談首先從今年德國大選開始。薄德磊説,9月22日德國舉行四年一次的大選,現執政聯盟兩黨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在聯邦議院中取得的議席總數超過半數,施羅德政府將繼續執政。不管是哪個政黨上臺,德國同中國的關係都不會有變化,一定會保持對華政策的連續性。在德國的外交政策中,亞洲居於重要地位,而中國的作用尤為突出。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生了偉大歷史變革,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的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我相信,中國開放的大門將會永遠敞開,中國將會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國。

    談起兩國政治關係時,薄德磊説:德中發展友好關係有許多有利因素。兩國之間沒有歷史遺留問題,地緣政治也不存在直接的利害衝突。德中分處歐亞兩端,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都贊成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在重大問題上有許多共同點,都有互相借重的需要。特別是中國重視同歐盟發展長期、穩定、健康的合作關係,而德國在歐盟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德中關係的發展可以帶動歐盟同中國的關係。反過來,同中國保持密切的合作有利於德國同亞洲國家發展關係。兩國在社會制度、經濟水準、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雖存差異,對一些問題有不同的看法,這並不奇怪。只要雙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對待、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的原則,積極開展政治對話,就可以增進了解,減少分歧。

    在德國與中國關係中,經濟是推動力。統計顯示,1972年兩國建交時,中德貿易額僅為2.7億美元,而2001年中德貿易額已達到235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在華投資也在不斷增長,截至2001年底,中國批准德國在華投資項目共2701個,投資額達70億美元。如西門子公司在中國有50多個合資企業,僱員25000多名,産品種類包括從醫學儀器到行動電話;世界領先的德國化工公司巴斯夫和拜耳公司將分別在中國長期投資30億歐元和31億美元,在中國主要生産塑膠和特殊化學藥品;大眾汽車和奧迪佔據中國轎車市場份額已超過50%,成為中國最大的外國汽車製造廠商。除了這些大公司外,德國還有眾多中小企業進入了中國市場。這些企業的産品技術先進,品質優良,深受中國顧客的歡迎。薄德磊説,德國有不少企業起初在中國並沒有賺到錢,現在盈利了,但他們從長遠發展戰略考慮,一般都將部分利潤用於再投資。目前中國的投資環境很好,現在又加上其加入WTO所帶來的效應,這將對德中經貿關係的發展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薄德磊認為,德中在科研和文化領域還要擴大交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對智力的投資十分重要。目前在德國有1萬多名中國留學生,中國的大學和語言中心也邀請德語教師到中國來講學。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德國青年喜歡學習漢語,他們也同樣有機會來中國學習和生活。德國和中國的各種協會、民間組織和文藝團體也有著直接的聯繫,他們定期互派代表團,經常進行交流。薄德磊幽默地説,藝術是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傳媒者,文藝工作者是最好的民間大使。

    《人民日報》 2002年10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