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談“父母恩”  

    “養兒方知父母恩”, 這是在我們做了父母之後,才感悟到:“原來做父母真不容易。” 但是,多年來在與美國人的交往過程中,我並不記得他們説過“當了父母后,才知曉做父母是這麼難啊”。

    在有意和無意的觀察中,我覺得海外大部分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很盡心盡力,但有時並不覺得他們在享受子女的成長,而是盼望他們長大成人,父母好解脫辛苦。似乎養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時刻趕著完成系列任務。 比較而言,美國家庭的父母對子女的要求要比中國父母隨意得多,大部分父母更注重整個過程中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結果。

    比如,美國學校為學生組織了各式各樣的體育隊:足球,籃球,壘球, 學生自己報名,象徵性地交一些費用。教練呢? 都是隊員的父母,他們都是自願服務者, 為了孩子,也為了他們自己的興趣。 隊員的訓練時間不定時,有時為了趕場地,訓練從下午四點半就開始。 我真不理解,正是上班的時候,這些孩子的父母們怎麼安排出時間的? 比賽的時候,儘管這些水準參差不齊的隊員,表現得實在慘不忍睹,但是,大人們還是認真地為他們助興。 有一次,我在停車場等兒子,看到兒子的教練愉快的樣子,我説:“他們贏了?”教練説:“這次踢個3比9,雖然我們輸了,但是,孩子們鬥志昂揚, 精神可佳。” 當時,“祝賀孩子們”的話幾乎要從我的嘴邊脫口而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何沒有聽到他們講“養兒方知父母的苦呢”?經過多年觀察,我總結了下面幾點: 其一,大部分美國人決定當父母時, 在經濟、心理上,做過一段適應和調整。其二,相互尊重,把子女作為一個享有同等權益的人,尊重子女本人的意願, 遠比完成父母的夢重要得多。其三, 孩子不可能跟父母一輩子,父母也沒有想靠孩子養老, 所以在具體生活中,孩子和父母雙方保持獨立的思考和經營方式。 比如,父母不會拿出自己的養老退休金給孩子付學費,只要孩子有機會,他們都以自食其力為榮, 即使父母非常富有。

    在中國的大文化下,我們看美國老人,覺得他們很可憐,其原因是他們沒有子女在身邊相伴。 實際上,這正是大部分美國老人自己的選擇, 不靠子女,靠獨立的自己。

    也許美國父母比中國父母“狠”些,因為他們的子女上學自己貸款,以後自己靠工資償還, 甚至高中時候就開始打工。 但是,這些正是孩子走向獨立,提早步入社會,鍛鍊個人素質不可缺少的機會。

    在中國我曾看到高級自助餐上,孩子大吃,父母要了一份最最便宜的食品,為的是陪孩子。 當時第一個念頭我想到的是:“我不會這樣做,如果經濟上不允許,我會誠實地告訴孩子真相。” (陳屹)

     《北京青年報》 2002年9月5日


印度:考生累,父母也累
調查:孩子最想要父母讚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