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島:關過鐵面人和基督山伯爵(圖文)  

    


伊夫島

    基督山伯爵和鐵面人是兩個為世界讀者所熟悉的傳奇形象,他們的共同點除了均出自法國作家大仲馬筆下外,還包括都曾被囚禁在法國南部的一座孤島——伊夫島上。

    伊夫島位於離馬賽1.5公里的地中海上,從馬賽的老港坐船僅需20分鐘就能到達。當記者把頭伸出船艙遠眺時,只見一座荒涼的石灰岩小島橫在海中,懸崖峭壁上,一個中世紀風格的城堡威然聳立,城堡的角落處突兀著3個高低不同的炮樓,島的西側還有一座10米多高的燈塔,同古堡遙相呼應。

    伊夫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1516年。為了抵禦鄰國從海上入侵,當時的法國國王決定在進出馬賽的水上要道伊夫島上修建一座碉堡。1658年,路易十四在對異教徒的鎮壓中將伊夫堡變成囚禁新教徒和刑事犯的監獄。19世紀,法國資産階級革命爆發後,伊夫堡完全變成封建王朝鎮壓政治犯的監獄。自1580年關押第一名囚犯以來,伊夫島在幾個世紀內共囚禁了3000多人。

    儘管伊夫堡的歷史演繹了數百年,但人們真正對它産生興趣是從19世紀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兩部小説開始,那就是《基督山恩仇記》和《鐵面人》。這兩部小説將主人公的命運同伊夫堡緊密相連,也讓這座遠離大陸的小島名聲大噪。

    踏上這個與世隔絕而又分外神秘的小島,走進陰氣森森的監獄城堡,記者首先看到一個小天井,圍繞天井的城墻四壁上均建有引水溝,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將沿這些水溝流入中間的深井,成為島上的飲用水儲備。天井的四週便是大大小小30多間牢房,分為上下3層。每個牢房的門樑上挂著一個名牌,上面寫著這裡曾囚禁的重要人物。

    城堡裏最著名的兩處景點便是曾經關押基督山伯爵和鐵面人的兩間牢房。前者位於一層樓的旋梯旁,有一扇門面朝天井。走入這個僅有六七平方米的石磚小屋,只見四壁空空蕩蕩,陰森恐怖。惟一引人注目的便是墻角那個在昏暗燈光映照下的黑洞。看過《基督山恩仇記》的讀者都知道,那便是主人公同法裏亞老神甫不期而遇的地方。《基督山恩仇記》中描寫,主人公唐泰斯(基督山伯爵的本名)因受誣陷被判囚禁伊夫島。為逃出牢獄,唐泰斯偷偷地在牢房的一側挖了一條地道,希望它能最終通向大海。出乎意料的是,在他挖地道的同時,被關在城堡另一處的法裏亞老神甫也在幹著同樣的事情,結果兩人在地道裏不期而遇。後來,在法裏亞老神甫的幫助下,唐泰斯最終逃出孤島,並找到法裏亞在臨終前告訴他的一筆財富,開始了他的復仇計劃。

    走出基督山伯爵的牢房,從旋梯爬上天井對面的二層樓,那裏便是關押鐵面人的地方,上面的名牌特別醒目。同前者相比,關押鐵面人的牢房稍顯大一些,房間一頭的壁爐已經殘破不堪。墻壁上還有一個一米見方的小鐵窗。正對大門的鐵柵欄裏又隔出一塊空間,裏面只能容納兩三個人。可以想像,鐵面人當時的活動範圍並非整間牢房,而僅是那塊連轉身都不容易的小地方。

    同《基督山恩仇記》相比,大仲馬在小説《鐵面人》中講述的故事更加殘酷。暴君路易十四為了除去同胞兄弟給其政權帶來的威脅,竟下令用一個鐵制的面具遮住胞弟的面孔,並將他終生監禁在伊夫島。為了匡扶正義,國王火槍隊的3名火槍手冒著極大的風險救出被囚禁的鐵面人,並幫他繼承了王權,讓殘暴的路易十四最終得到應有的下場。

    被美男子阿蘭德龍在電影《鐵面人》中演繹過的這個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不過導遊還是質疑了它的可靠性。據她説,許多歷史學家考證,雙胞胎皇子的説法難以屬實,因為那時王室成員的出生是一件透明度很高的事情,“狸貓換太子”的把戲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儘管如此,很多遊客還是對大仲馬筆下的故事篤信無疑。當然了,沒有這些精彩的故事,這個孤島不過是亂石一堆,有了它們,你的遊覽就變得興致盎然啦。 (陳源川)

    


基督山伯爵挖的地道

    《環球時報》 2002年8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