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禁不止 印度童婚何時了?(圖文)  

    


印度查蒂斯加邦卡瓦達縣一對年少的新郎新娘正在舉行童婚儀式。

    儘管印度各邦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做了種種努力和採取了各種措施,今年上半年,仍然有許多印度人利用印度教的黃道節日,為兒童、甚至嬰幼兒舉行童婚儀式。據《印度斯坦時報》5月18日報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在印度查蒂斯加邦的6個縣,就有15000人舉行了這種儀式。儘管該邦的首席部長(相當於省長)事先向公眾發出警告,邦政府和當地紅十字會全體出動阻止,僅5月15日一天之內,該邦卡瓦達縣仍然有上百對兒童舉行了婚禮。人們知道,在印度,憲法規定男的滿21歲,女的滿18歲才能結婚,童婚和未成年人的婚姻是禁止的。儘管如此,印度的童婚現象仍然十分嚴重。據《印度教徒報》今年4月份報道,在童婚習俗根深蒂固的拉賈斯坦邦,還在襁褓中的孩子都已經訂了婚。該報在一篇社論中分析道,"很明顯,傳統的習慣是殘酷的,將兩個身體和感情都沒有準備好的未成年人強行推向婚姻,更是一種沒有同情心的做法"。社論提醒人們,在一個奔向現代化的國家裏,如此陋習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童婚是印度一些地方由來已久的一種習俗。最早時,印度中部一些地區每年都要舉行為期兩周的"童婚節"。成千上萬的家長帶著尚在籮筐甚至襁褓中的嬰幼兒,來到節日的村莊,挑選未來的女婿或兒媳。印度獨立之後,"童婚節"雖然已經不能大張旗鼓地舉行,但在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變相和隱蔽的"童婚節"仍然如期舉行,只不過攝于法律,講婚論嫁的年齡已經有所增大。但是,許多地區仍然存在暗中為嬰幼兒訂婚、甚至指腹為婚的現象。他們以種種方法欺瞞當地政府,或隱瞞新郎新娘的年齡,或暗地舉行儀式,以至許多集體童婚儀式舉行了多日之後,地方當局還被蒙在鼓裏。

    據專家分析,印度有些地方之所以童婚盛行,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農民經濟困難。在許多農民看來,童婚和集體婚禮儀式比較省錢。比如,按這裡規矩,女孩越小,男方要的嫁粧就越少;而男孩越小,舉行儀式的費用也越少。據説,童婚和集體儀式每人至少可以省掉兩萬盧比(合三千元人民幣)。因此,許多經濟困難的家庭希望早日讓未成年的子女結婚。另外,陳舊的觀念使一些老人極力主張孩子早日結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四世同堂"的美滿結局。查蒂斯加邦拉賈納瓦戛翁村有一老太太最近讓她的三個11到14歲的孫子同時結婚,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她自己重病在身,希望去世前親眼見到她未來的孫媳婦和玄孫。當然,缺乏嚴格的行政管理也是童婚現象得以殘存的原因之一。在印度這麼大的國家裏,結婚登記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男女青年婚嫁的主要準則。憲法雖然規定了結婚的年齡,但沒有行政手段進行法律認可也是枉然。於是,根深蒂固的童婚陋習得以長期存在和蔓延。童婚現象嚴重的另一個原因是社會阻力難除,甚至一些地方議員都為這一陋習辯護。他們説,這是當地文化和傳統的一部分,不能在一夜之間改掉,要改也得許多年。何況,許多老百姓為了婚禮已經籌辦多時了,不能讓他們在最後的時刻停下來。

    但是,印度政府的決心是明確的:即使假以時日,也要努力制止童婚陋習。一些邦政府已經開始擬訂結婚需要到政府登記的新的法律草案,決心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徹底解決童婚陋習問題。但印度的立法程式和行政手續比較煩瑣,法案至少需要經過邦議會的審議。到底如何才能立法,誰也無法預測。"印度全國婦女委員會"決定發起一個讓全國人民知道童婚危害的教育運動,並決定為推動新法律的制定而堅持不懈地努力。然而,有些專家警告説,由於一些農村地區經濟狀況惡劣和童婚陋習根深蒂固,即使有了新法律,在未來,不經政府登記的童婚現象恐怕一時還是難以杜絕。

    


印度印多爾的一個16歲的男孩與一個幼女正在等待舉行集體童婚儀式

     人民網 2002年7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