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爾請家教挨批評(圖文)  

    英國首相布萊爾有兩個兒子今年處在升學的關口上。大兒子尤安升大學,已接到牛津大學三一學院歷史系的錄取通知書;二兒子尼基升高中,已通過了相關的考試。按説,布萊爾一家應是很開心,沒想到為兩個孩子請家庭教師的事被人抖了出來,在英倫三島鬧得沸沸颺颺。

    有人説布萊爾虛偽

    自費請家教本來是不大的家庭私事,怎麼就鬧成了一場風波?這得從英國的教育制度説起。英國學校體系是公立和私立雙軌制。公立學校提供免費教育,私立學校則由家長自掏腰包。英國的中學主要有3種,即普通公費學校、普通收費學校和昂貴的古老公學。後兩種學校的高校升學率高,但費用也高,特別是素稱“貴族學校”的公學,一般中産階級的子弟不敢問津。布萊爾本來是有條件讓孩子進貴族學校的,但為了顯示他反對“精英教育”的立場,他讓孩子進了西倫敦的歐拉特裏教會學校,據説該校是公費學校中最好的,但與大名鼎鼎的伊頓公學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為了讓兩個孩子升學成功,布萊爾夫婦從著名的西敏斯特私立學校請了位家庭教師,每小時付費四五十英鎊(1英鎊約合1.55美元)。

    這場風波是工黨下院領袖庫克引起來的。在本月初的下院會議上,庫克批評保守黨領袖鄧肯史密斯把兒子送進了伊頓公學,接著便有人進行反擊,把布萊爾為孩子請家教的事也抖了出來。保守黨議員馬克菲爾德説,這“暴露了布萊爾在教育問題上的偽善”,是對公立學校“缺乏信心”的表現。《星期日泰晤士報》就此事發表評論説,布萊爾沒把子女送進貴族學校,這本來體現了他反對“精英教育”的立場,但從請家教這件事可以看出,神通的特權階層比一般中産階級更有辦法利用現行教育制度。《鏡報》甚至電話採訪了所有工黨內閣大臣,調查他們的子女入學和請家教的情況,以及他們對布萊爾請家教的態度,但絕大部分人保持沉默。

    在英國請家教很普遍

    在英國,人們只有上了大學,特別像牛津、康橋這樣的名校,才能保證畢業後可以找到體面和收入豐厚的工作。但進一所好大學談何容易!據了解,英國學生一般在14歲之前,每年要通過英語、數學和科學知識考試;16歲通過GCSE考試(中學畢業考試);18歲通過A—Level考試(高級水準考試,相當於中國的高考)。中學考試科目繁多,題目量很大;考卷也分得很細,僅英語一門就分閱讀、語法、寫作好幾張卷子;考試持續時間長,一次統考要花幾週時間。這些考試的成績一一記錄在案,成為學生能否升學、進入名校還是普通學校的惟一根據。

    為考個好成績,進所好學校,英國普通學校學生的家長不得不請私立學校教師為孩子補習功課。倫敦國王學院黛安雷依教授最近的調查顯示,在一些學校中,接受家教的學生比例高達65%,全英每年花在家教上的錢多達1億英鎊。旺盛的需求自然火了家教業,翻一下電話簿就會發現,英國現在有關家教的廣告數量幾乎是10年前的10倍。家長們倒覺得請家教合算,因為如果把孩子送進自費住宿學校,每年要多花1萬—8萬英鎊。而請家教,一般每小時16至40英鎊不等,按每週一次計算,一年也不過2000多英鎊。家長一般是在孩子升學的關鍵學年請家教,通常持續18個月左右,當然也有一些孩子長期享受家教服務。

    首相請家教並非私事

    儘管請家教在英國比較普遍,首相府的發言人也宣稱布萊爾孩子的教育問題“純屬家庭私事”,但布萊爾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是一國的首相,為兒子請家教的事自然會被人與他執政的業績挂起鉤來。

    1997年布萊爾上臺執政後,把發展教育列為工黨政府的中心任務,提出了“教育,教育,還是教育”的口號,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和措施,著手對教育進行改革。他特別強調教育機會平等,反對將社會分為一個相對安全、富裕的上層社會和一個前途、雄心都受挫的教育不充分的底層社會。然而,布萊爾的教育改革成果並不明顯,還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諸如教師素質下降、學校管理不善、教員嚴重短缺等問題。在不少學校裏,學生吸毒、逃學、在街頭打架鬥毆的情況不時發生,既影響了學業,也危害了社會,以至警方被迫派警員進駐學校,社會各界都對國家的教育狀況表示擔憂。在這種形勢下,布萊爾為自己的孩子聘請家教,自然會令人感到失望。

    “家教風波”損害了布萊爾形象

    布萊爾的兒子就讀的歐拉特裏教會學校的校長麥金特什説,他的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教育。

    他不贊成家長請家教,認為家教會給學生“增加負擔和壓力”。他還認為,一些私人家庭教師的素質並不高。英國教師工會也持同樣觀點。學生家長協會則表示,請家教本身就是對出不起錢的窮學生家長的歧視。

    這場“家教風波”損害了布萊爾的形象。對1686人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85%的人認為布萊爾操縱了國家制度;1/3的人認為布萊爾“虛偽”;57%的人説他就像在國民面前“演戲”。

    但也有不同的觀點。北倫敦海格特的考威女士説,“你不能指責布萊爾,每個父母都有資格為孩子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我也為孩子請過家教,只要有效果,我覺得很值。”一些旅英華人並不覺得布萊爾請家教不正常,因為在他們當中為孩子請家教的不在少數。針對朝野兩黨由此引發的爭吵,有媒體指出,他們違背了“不互相利用家庭事務作為政治彈藥”的契約。(孟蘭)

    


布萊爾一家

    《環球時報》2002年7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