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八成留學生在國外“融化”  

     俄羅斯科學院最新調查顯示:俄留學生“回歸潛力”只有18%-25%,而“移民潛力”卻高達70%。

      最近,俄羅斯科學院國民經濟預測研究所人口學和人類生態學中心進行了一次調查,題目是“移民潛力和回歸潛力”,調查的對像是那些在國外求學的俄羅斯學子。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俄羅斯學生在國外完成學業後,不願意榮歸故里,“回歸潛力”只有18%-25%,而“移民潛力”卻高達70%!

      俄羅斯人才流失狀況令人堪憂,如果實話實説,其狀況已經到了災難性地步,這在俄羅斯已經不是新聞。針對科技部門的工作問題,今年3月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委員會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此次會議上,俄羅斯科學院工會主席瓦列裏薩巴列夫提交了一份報告,他在報告中直截了當地指出:“如果再不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危機的話,我們有絕對的理由相信,我國科技領域的任何創新與發展都將成為泡影,因為我們已經後繼無人……我們缺乏行之有效的預防危機的措施,如果這一局面進一步持續下去的話,在2010年前我們將喪失整個科學技術體系。”

      俄羅斯科學界近期的人才儲備是俄羅斯科學院人口學和人類生態學中心調查的焦點。其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可以用另一個統計分析的結論來驗證。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主席米哈依爾阿爾非莫夫提供的數據表明,受該基金會資助過的科研人員的年齡結構有3個峰值:25歲、50歲和60歲。這3個峰值不僅清楚地表明瞭破壞性的社會巨變所造成的人才大斷層,而且表明瞭俄羅斯科學界後繼乏人。而在國外求學的俄羅斯人的平均年齡正好是25歲。

      然而,處於25歲這個峰值的俄羅斯留學生,在國外完成學業後並沒有返回祖國,而是在某個地方“融化”了。但俄羅斯對他們融化的地點沒有可靠的統計資料。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美國的統計資料,90年代中期,在國外各院校開學時註冊學習的俄羅斯留學生大致有13000人。他們分散在33個國家,但約有80%的學生集中在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在這4個國家中,美國至少吸納了40%的俄羅斯留學生。

      “莫斯科——美國大學”這是最主要的一條留學移民路線。俄羅斯科學院人口學和人類生態學中心的調查表明:在美國求學的俄羅斯學子中,有一半是莫斯科人,而聖彼得堡和其他城市的學生更青睞歐洲的大學。

      “移民潛力和回歸潛力”的調查還顯示出一個重要細節:一半的俄羅斯留學生在國內接受過高等教育,其中1/10畢業于研究生班,通過博士論文答辯者也不乏其人。依據俄羅斯的標準,這些青年精英完全可以被稱之為學者或專家。

      薩巴列夫向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交的報告中還指出:留學熱越來越成為那些有才華的高校畢業生流失海外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國外科技領域卓有建樹又十分活躍的俄羅斯同胞,對這股留學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期待29歲以下的年輕人在近期穩定回流是不切實際的。

      無論是正在國外求學的學生還是事業有成的專家,似乎形成了一個共識:俄羅斯不適宜長期居留,但卻是獲取專業知識的寶地。俄羅斯科學院調查顯示:儘管高素質的俄羅斯移民(約佔60%)不願意徹底回國,但他們並不排斥同祖國保持專業技術上的合作,因此,“知識回歸”的潛力十分巨大。

      知識資源全球化的現代理念使俄羅斯稍感安慰:對俄羅斯科技進步來説,“知識回歸”的意義並不亞於“身體回歸”。

      前蘇聯時期曾有過一個著名的口號———“大學生們!熱愛你們的祖國母親吧!”現在,俄羅斯人又續上了半句———“哪怕是遠隔千山萬水……”

    《青年參考》2002年6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