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語與西班牙語雜交:拉美移民造出“新語言”  

    在美國,來自西班牙語國家的移民在近10年來呈急劇上升的形勢。前不久,美國一家民間統計機構對美國南部70萬個西語移民家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77%的人在家裏不講英語。

    但是,強大的外部環境迫使這些移民不得不學習英語。於是,許多英語詞彙便攙雜到西班牙語中來,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即Espanglish。墨西哥語言學教授揚斯達萬斯在他編寫的《Espanglish字典》中收集了6000個這一“新語言”的單詞,例如,faxear(發傳真),lajacket(夾克),taipear(打字)等等。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有些院士對於這一現象深感憂慮,他們擔心這會破壞“西班牙語的純潔性”,希望儘快採取措施“保持西班牙語在全球的統一性”。對此,斯達萬斯教授認為,“這是空想,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語言問題,而且更是文化現象”。

    毫無疑問,語言是與時共進的;但是,這顯然與多種文化的“衝突與整合”有關。19世紀40年代以前,現在美國南部的大片領土,例如,得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重要城市,如洛杉磯、舊金山等,都屬於墨西哥。1848年2月,墨西哥政府由於戰敗被迫與美國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上述土地不得不割讓給美國。大批原來的居民變成了“美國公民”,但是,他們仍然説西班牙語,而不是英語;仍然保持原來墨西哥的風俗習慣,而且100多年來世世代代相傳。20世紀下半葉,大批拉丁美洲移民涌入美國,特別是90年代以來,移民潮一浪高過一浪,這就更加強了使用西班牙語的力量。

    其實,西班牙本土的西班牙語也經歷過上千年的“雜交”過程,遠的不説,從西元711年到1492年,西班牙大部分國土是在穆斯林文化的籠罩之下。1492年,雖然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丈夫、阿拉貢國王費迪南德統一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但穆斯林文化的影響依然存在,無論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都可看到這一文化的烙印。西班牙語也不例外,今天的西班牙語中就有大量阿拉伯語詞彙。1492年哥倫布登上“新大陸”以後,西班牙語與印第安各種語言發生“碰撞”;隨後又與從非洲“引進”的黑人語言“相遇”拉丁美洲。如今,我們關心的是這個“雜交”、“碰撞”和“相遇”所産生的後果。

    Espanglish是不是“新語言”呢?斯達萬斯教授認為:“它不是一種語言,也還沒有達到方言的水準,但有這個發展趨勢。”讓人感興趣的就是這個“趨勢”:站在21世紀的今天,大家逐漸看到人類巨大的創造力大大縮短了相互交往的距離。你早晨從北京乘飛機,第二天就到達紐約。創造力不僅節約了時間,還創造了大量物質和精神財富。豐富多樣這個特點在美國人的生活裏表現得十分突出。眾所週知,在美國,人們可以吃到中國的滿漢全席、墨西哥玉米餅和幹辣椒、法國大菜、義大利通心粉和比薩餅、德國的漢堡包;可以穿上英格蘭背心、法蘭西短褲,戴上巴拿馬草帽,披上印第安斗篷;可以居住在東、西方各種風格不同的建築物裏:大廈、別墅、莊園、庭院……總之,拒絕單一,追求多樣,特別是不斷地“花樣翻新”,應該是當今美國文化的特點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花樣翻新”中無論“多樣”還是“新奇”,都與這樣一個標準有關:快捷、方便、明瞭、實用。斯達萬斯教授説:“人們之所以喜歡Espanglish,是因為它説起來快捷、明瞭。再過兩三百年後,可能會有人用它寫出文學巨著來。”

    《環球時報》 2002年6月11日


新加坡人捍衛“土英語” 就是不講純正英語
美語中的汽車文化
墨西哥19種印第安語言將消失
俄語的“失落”
中文已成為美國第三大常用外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