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因紐特人生活的沃土  

    漢斯阿龍蘭的9隻狗知道要去打海豹,都興奮異常,搖著尾巴蹦跶,吵得人聽力下降。5月2日,《極地跨越/兩極之旅》聯合攝製隊北極點分隊回到雷索柳特村,乘坐漢斯的雪橇,在海邊的陸緣冰上跑開了。順風時不冷,逆風時也無所謂。因為狗橇的速度不是很快。

    漢斯看上去將近60歲,來自格陵蘭,也是北極圈內的當地居民。1998年到雷索柳特和村裏的因紐特婦女桑葆拉相識,結婚定居。漢斯家有兩輛摩托雪橇,狗拉雪橇到宿營地,就換上了摩托雪橇。這回坐在摩托雪橇上,如果逆風,外來人就得拉嚴羽絨服的風帽了。村裏有5支狗拉雪橇隊。保留狗橇是因為白人來雷索柳特參加打北極熊,一般愛乘狗橇。根據加拿大的法律,因紐特人可以由於生活需要獵取一定數量的北極熊。雷索柳特村每年獵熊的配額是35隻,公熊24隻,母熊11隻。因為白人來,就得配狗橇,因為養狗,就得打海豹作狗糧。打海豹是沒有配額的。  

    漢斯使用帶瞄準鏡的來復槍遠射,打中兩隻海豹,海豹受傷後滑進冰洞跑了。  

    漢斯又帶攝製分隊來到海冰上海豹的呼吸孔附近,桑葆拉的摩托雪橇放下乘員就開到遠處。這是給海豹造成一個摩托雪橇開走了的錯覺。漢斯和攝製隊員靜靜地站在直徑約25釐米的海豹呼吸孔邊等著海豹露頭。海豹在海冰下生活,一般用牙啃出一個呼吸孔,當老海豹啃不動冰時,就只有死去。海豹換一口長氣要連續呼吸十幾次。換氣一次可以在深海活動20至30分鐘。  

    漢斯在呼吸孔冒出氣泡時示意分隊攝影師多吉開機,在海豹第二次呼吸時,幾乎是用槍指著海豹頭開火。然後迅速用大漁叉叉住海豹,擴大呼吸孔,用摩托雪橇把海豹拖出來。漢斯用刀剝開海豹皮,所有人照因紐特人的習慣分到一塊海豹肝,加上一小塊肥油,口感溫熱鮮香。海豹肉切下9大塊,分給9隻狗。前幾塊肉扔到冰上,給誰誰就吃,其他的狗安靜地等著分到自己。這天,用同樣方式又打到一隻海豹,皮毛成色一般,沒有當場剝皮,扔到橇上拉回宿營地。  

    第二天中午回到漢斯家。他家和別的村民家大同小異,都是木板和合成材料建的房屋。房後一個大天然氣罐。黃海波想看看他們怎麼準備午飯,進餐廳一看,兩口子已經開吃了。午飯是直接從冰箱裏拎出整塊凍硬的生馴鹿肉,男的用砍刀,女的用彎刀,切開就吃。黃海波放一塊馴鹿肉在嘴裏,除了有點涼,嚼著什麼感覺都沒有。哪怕有點韭菜花蘸著也會有味得多。  

    飯後,漢斯從別的房間把音箱、電吉他、電子琴搬到客廳。桑葆拉彈吉他,漢斯撥動電貝斯唱起因紐特人的歌:“山那邊有座漂亮的房子,所有人歡聚在那裏。天使和我們一起歌唱……河流經過的地方,人們在歡唱。這是我們的土地,這裡沃土遍野……”  

    這對夫婦結合以後,回到的因紐特人過去的生活方式。桑葆拉用海豹皮縫製靴子和皮褲。漢斯一人外出打獵時,桑葆拉每天用無線電和丈夫保持聯繫。桑葆拉的7個子女都長大外出獨立生活了。傳統生活中的北極熊、馴鹿、海豹、狗拉雪橇加上現代的電視、電子琴、冰箱、天然氣、摩托雪橇、無線電通訊,構成了他們的生活。  

    漢斯的歌的最後一段大意是這樣的:“在天國,光明等待著我。天國裏所有美好的我都將擁有……”

     《中國青年報》 2002年6月7日


特色北極圈冰旅館(圖文)
俄羅斯小鎮要在北極圈建妓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