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瓦拉納西:動物在城裏穿梭生活  

     在瓦拉納西,城市裏除了人來人往之外,還有不少動物在城裏穿梭生活,這種生態該説是人畜共存,還是人畜混雜?

    在人群中,山羊到處閒逛,狗兒伺機竊取路邊攤的食物失敗被踹,一隻只雞在人力車輪下鑽動,屋頂上冷不防還會跳下一隻潑猴。人走在路上,不是被走來走去的豬碰倒,就是被慢條斯理的聖牛擋住,後面還有大象催促。感覺上這裡的動物似乎和人類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許多動物都與印度教有關。例如猿猴類就有稱為"哈努曼"的猴神,許多村鎮到處都供奉著它。

    史詩《羅摩衍那》的主人翁羅摩王子在和惡魔羅婆那作戰時,千鈞一髮之際得到猴軍相助,因而取得最後勝利。從此以後,猴子就被納入諸神當中,受到人們敬奉。。

    不過,所有動物中最"神聖"的就屬牛了。

    而牛之所以被視為"聖牛",成為宗教上崇拜的對象,有幾種説法。

    "牛是濕婆神的騎乘,也是它的麾下。同時那頭牛還是人稱‘南蒂‘的生殖之神。"

    "牛是以創造之神毗濕奴為本,毗濕奴不同於性格激烈的濕婆神,脾氣溫和;而且在世間遭遇災難時會化身成世間生物拯救生靈,據説其化身有10種。它的第8個化身--黑天神,具備神力擅長于吹笛,擁有迷惑女性的魅力;少年時是一個牧童,看牧的就是牛。"

    同時,牛對印度人的生活來説有難分難捨的重要性。這種關係從古至今不曾有太大的變化。

    首先,牛不論在農耕或運輸上,對人類幫助甚大,是極為重要的勞動力提供者。再者,母牛提供牛乳,不僅可以直接飲用,還可以製成奶油,奶油是料理中不可欠缺的油品之一,並且在祭奠上是"聖火"的重要燃油。

    連牛排泄出來的糞便都有利用價值。只要收集起來捏成餅狀乾燥後即可做燃料使用。不僅農村以牛糞做燃料,都市裏用不起瓦斯和電氣的階層也用它做燃料。

    在印度,牛似乎頗了解自己的"聖牛"地位,態度顯得很高傲。常常不是大搖大擺走在車水馬龍的路上,就是優哉遊哉走進只有1米寬的小巷,害得人們必須退回原地等它通過後才能進入。

    有一頭牛慢慢走進小小的店家,吃起店裏的食物。店裏的歐巴桑發現後想推它出去,但根本推不動。在場的每個人都露出希望趕緊將牛拉出店外的表情,看來大家未必將牛視為"聖牛"--不曉得這算不算表裏不一?

    也有人這麼説:"近來宗教上的‘聖牛觀念‘似乎越來越淡薄了。"

    我也曾經目睹有人用力毆打牛。不過都是一些年輕人。

    我在瓦拉納西的巷弄裏漫步時,經常會有聖牛迎面而來。這時候,就算你嘴裏一直"噓!噓!"地喊,它還是無所謂地慢慢走。雖然這頭牛很瘦,但畢竟還是一隻巨大的母牛。我可不想在這麼窄的巷子裏鬥牛。於是整個人貼在墻上準備閃躲,卻好像踩到什麼東西,軟軟硬硬的,感覺很奇怪。那頭牛則是絲毫不把我放在眼裏,悠然走過。

    據説印度有兩億多頭牛。雖説其中瘦得皮包骨的非常多,但如果這個數字接近事實,那牛的數量便有印度人口的二分之一。

    "印度教是不是不管人有多餓,都不能吃牛?"像這種話可不能説。當天晚上,我在飯店的餐廳點了一客牛排。其實,在飯店和高級餐廳都吃得到牛肉。街上也多的是販賣精緻牛皮皮包或鞋子的商店。據説在印度的出口貨物中,牛皮製品佔有相當比例。也就是説,印度飼養宰殺了相當多的牛。

    印度“禁屠聖牛”運動發生後的隔年夏天,擔任糧食農業部部長的恰克吉芬拉姆就明白指出:‘現今的印度教教義太狹隘了;古時候的印度人就吃牛肉。聖典《吠陀經》上也有記錄。所以將‘禁宰牛只"予以法律化實在不恰當。其結果引起很大騷動,在國會內外也引發了激烈的辯論。"

    我問一個穆斯林,《吠陀經》上真的寫有吃牛肉嗎?"我不知道。據説那不是吃下去,而是當作祭品的意思。不過,雖説如此,結果還是殺了牛。"

    《海外文摘》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