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廣“牛肉身份證”  

     最近,日本已從瘋牛病的噩夢中醒過神來。由初始的驚慌失措,到今天的應對有術、力爭把瘋牛病的影響限制在最小範圍,甚至借此保護自己的利益,日本的瘋牛病對策的確耐人尋味。

    據《日本農業新聞》近日報道,作為瘋牛病對策的一環,為了讓消費者放心,日本全國農業協會等六個團體宣佈,買斷去年10月18日進行瘋牛病全面檢查以前的牛肉,冷凍封存,隔離市場。這批牛肉大約1.26萬噸,農林水産省計劃斥資200億日元全部燒掉。另一方面,為了徹底查清瘋牛病疫情,從4月25日開始對這批牛肉進行全面檢查。

    與此同時,各地正在加強對牛肉生産和流通的監督,繼廣島縣出臺“牛肉身份證”制度之後,埼玉縣也正在設立牛的個體情報和履歷系統,每頭牛都有號碼,牛肉上貼有封條,上面寫著宰殺日期,如果顧客想獲得更為詳細的情況,可通過商店電腦連接因特網,確認牛的産地、品種、出生和宰殺日期、以及流通過程。

    政府對這一措施給予了高度評價,4月底出訪英國和瑞士等國的日本農水相武部勤,就瘋牛病問題與有關國家交換意見時,檢討了日本在對應瘋牛病問題上的重大失誤,同時重點介紹了日本正在建立的牛肉生産流通監督系統。

    把數量巨大的牛肉燒掉,説明日本決心在瘋牛病問題上告別過去,雖然“瘋牛瘟神”不一定會化為灰燼,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驅除了消費者心頭的恐慌,吃牛肉時少一些心理負擔;“牛肉身份證”制度則是立足現在、面向未來,它告訴消費者:擺在面前的牛肉絕對可靠,大家只管放心大膽吃。

    值得注意的是,“牛肉身份證”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日本的農民和食品加工業,而非其他國家。這是因為日本牛自産自銷,從飼養到銷售的環節基本封閉,建立“身份證”體系易如反掌,而進口牛肉很難有這種令消費者信服的認證,即使外國牛肉進入日本市場,也會因為其飼養和流通過程不清楚而難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所以,現在日本的牛肉市場是“一家歡樂幾家愁”。儘管牛肉消費水準總體大幅下降,但岐阜縣的“和牛”銷量卻穩步上升,究其原因,就是它的繁殖、餵養、加工、銷售都有一個清楚的來龍去脈。儘管“和牛肉”的價格很高,而日本人因經濟滑坡而消費緊縮,但為了安全起見,多數人吃牛肉還是要吃“和牛肉”。

    20年前日本牛肉市場向國外開放時,日本國産的“和牛”曾陷入困境。而這一次在瘋牛病恐慌的衝擊下,由於日本建立牛肉生産流通監督系統,“和牛”卻火了起來。而且,隨著“牛肉身份證”的推廣,“和牛”還會越來越火。

    歐洲各爆發瘋牛病的國家,農民和食品工業受到慘重損失,而在日本,“和牛”卻一枝獨秀,這其中的奧妙,是日本建立的制度,既迎合消費者心理,客觀上又保護了自身的利益。

    新華社 2002年5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