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營食堂特大  

     記者曾有機會到過俄羅斯軍營,也接觸過不少俄羅斯軍人。通往軍營的道路一直都是坑坑洼洼,顛簸得很。這讓記者想起了19世紀俄羅斯一位作家的話:俄羅斯有兩大怪,傻子多,道路壞。一些俄羅斯軍官也自嘲説:“我們不修路,是為了阻擋敵人向我們發動的進攻。”

    酷愛穿軍裝

    對18歲參軍到部隊的俄羅斯小青年來説,綠色軍營是神秘的。別説戰備訓練、站崗執勤,就連穿衣戴帽都有許多講究。那麼俄羅斯軍人什麼時候可以穿便裝呢?根據《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軍人著裝規定》,合同制軍人只有在非執勤時間和上下班的路上才能著便裝;在國防部聯邦機關、企業和下設機構工作的軍人,因工作需要也可著便裝;義務兵和軍校學員只有在營區外和復員、休假時才能穿便裝。二戰後,蘇聯軍人在人民中的威信很高,軍人上街總愛穿軍裝。可後來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搞壞了軍人形象,軍人上街經常受氣,大街上穿軍裝的人自然就少了。最近幾年,俄羅斯人對軍人的態度有所轉變,大街小巷穿軍裝的人也多了起來。

    軍人上下班穿軍裝有時也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俄海軍航空兵副司令阿帕基澤就有過這樣的經歷。阿帕基澤是第一個能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起降蘇—33艦載機的飛行員,為此他還榮獲了“俄羅斯聯邦英雄”的稱號。阿帕基澤酷愛軍裝,成天軍裝不離身。由於工作忙,他有時很晚才離開辦公室,為不打擾司機,阿帕基澤經常坐地鐵回家。有一次,他在地鐵站碰到了幾個喝醉酒的小青年。

    小青年一看他是位將軍,胸前還佩戴著金星獎章,就一口咬定他是個“冒牌貨”。阿帕基澤問為什麼,對方回答説:“俄羅斯真正的英雄和將軍是不會坐地鐵回家的!”從那以後,阿帕基澤坐地鐵時再也不穿軍裝了。

    分發包腳布

    在世界各國軍隊中,俄軍還保持著一個古老傳統,那就是士兵不但發襪子,還發包腳布。如何包腳還有點學問,包不好兩隻腳非出毛病不可。我曾到俄軍士兵的烘鞋室裏去過,那氣味實在不敢恭維。

    俄軍作戰部隊一般以團、獨立營為單位組織伙食,因此營區內食堂都比較大,一般可保障上千人同時就餐。近年來,多數部隊不滿編,許多食堂顯得很冷清。駐莫斯科市暖營的“塞瓦斯托波爾”獨立摩托化步兵旅就是俄軍的樣板部隊。該旅只有一個食堂,士兵每天要輪班就餐。這樣做好處很多,既集中了人力物力,避免了浪費,也便於管理和監督。

    不敢打手機

    目前,俄羅斯的行動通訊還不算發達,收費很高,軍官擁有手機的人數不多,有些部隊主官都沒有手機。在俄羅斯,雖然還沒制定出使用手機的相應規定,卻有極為慘痛的教訓。1999年12月,在攻打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時,內衛旅一個旅長曾因使用“摩托羅拉”手機指揮戰鬥,結果吃了大虧。當時,他的手機沒有加密裝置,在給部隊下達命令時,車臣匪徒也偷聽到了。匪徒們預先在俄軍行動的路線上設下埋伏,打死了好幾個士兵。

    崇拜“蘇聯英雄”

    有人説,軍營的空間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如果軍營的高樓裏沒有活蹦亂跳的士兵,那就不是部隊;如果軍營裏活蹦亂跳的士兵頭腦空蕩蕩的,這支部隊就無法戰勝敵人。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過分強調非黨化和非政治化,幾乎沒有哪個部隊重視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第一次車臣戰爭後,俄軍從血的教訓中認識到,政治工作必須恢復,不能削弱,但他們又不願意沿用過去的叫法,於是改稱“精神心理工作”。

    在梁讚空降兵軍事學院有一條英雄林陰道,道路兩旁是該校畢業生中“蘇聯英雄”的半身塑像。每天,學員從這裡經過時,都會感到英雄們正默默地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久而久之,以英雄為榜樣、殺敵報國的意識就在學員的心目中形成了。在塑像中,俄前國防部長格拉喬夫的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在阿富汗戰爭中,擔任第103近衛空降師師長的格拉喬夫曾獲“蘇聯英雄”稱號。考慮到格拉喬夫後來擔任了葉利欽時期的國防部長,學校給他建了塑像。從那以後,許多人路過時總要多看格拉喬夫幾眼,可左瞧右看,總覺得不像格拉喬夫本人。人們很難將眼前這尊像和退職後每天坐著賓士轎車到國防武器出口公司上班的格拉喬夫等同起來。

    為英雄站崗

    為了激發廣大官兵愛兵習武的熱情,蘇軍曾將許多犧牲的蘇聯英雄永久列入其生前所在部隊名冊。為此,連隊要專門為英雄設置床舖,並在墻壁張貼英雄的畫像和事跡。平時,英雄所在班的士兵要為他站崗、執勤。連隊晚點名時,指揮員首先要點英雄的名字,這時,英雄所在班士兵就要站出來替英雄答“到”。為發揚這一光榮傳統,近年來俄軍又將一些在車臣戰爭中陣亡的“俄羅斯聯邦英雄”列入了部隊名冊。2001年,列寧格勒軍區某近衛摩托化步兵旅已將在格羅茲尼巷戰中陣亡的馬洛費耶夫少將列入第一摩托化步兵連名冊。許多中國人都讀過《普通一兵》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捨身堵槍眼的列兵馬特洛索夫也被永久地列入了他生前所在部隊———第254近衛摩托化步兵團的名冊。幾十年來,不知有多少士兵為馬特洛索夫站過崗放過哨。但現在,他們再也不能替馬特洛索夫站崗了,因為他生前所在團在1998年的軍事改革中被解散了。

    近年來,東正教在俄軍中得到了迅速發展,許多部隊同東正教會建立了聯繫。一些部隊赴車臣參戰前,還請神父為士兵進行祈禱。為擴大東正教在部隊中的影響,在車臣戰爭中,許多神父冒著槍林彈雨深入部隊臨時駐地,為官兵舉行洗禮。“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後,俄軍還在該部營區內建立了一個小教堂,以示紀念。

    新兵集體出逃

    俄軍對在戰場參戰和偏遠地區服役的士兵有很多優惠政策。俄軍義務兵的服役期只有兩年,而赴車臣參戰的官兵在戰場上呆一天按三天計算,士兵每天光作戰津貼就可拿到800多盧布(按當時比價約合260元人民幣)。為鼓勵官兵在遠東和北極地區服役,俄軍規定官兵在那裏服役一年按一年半計算,軍官到了退役年限,還可在俄羅斯發達地區選擇居住地。

    雖然有優惠政策,但由於有些部隊管理跟不上,近年來,在俄羅斯軍營發生過多起士兵逃離軍營事件。2001年8月22日,伏爾加河沿岸軍區一個新組建的摩托化步兵團有72個士兵同時逃離營區,這是俄軍組建以來發生的最大一起士兵集體出逃事件。事發後,伏爾加河沿岸軍區極為重視,軍區代理參謀長親自組織了“圍堵”行動。軍區除了出動所屬部隊外,還動用了警察和內衛部隊,最後,好説歹説總算把士兵勸回了軍營。沒想到,3個月後,北高加索軍區那邊又出事了。2001年11月29日,該軍區71名特種兵集體逃離部隊。

    “老爺兵”現象嚴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親自到這兩支部隊視察。伏爾加河沿岸軍區摩托化步兵團的新兵説,團裏從達吉斯坦徵召的老兵經常欺負他們,雖然他們多次向上級反映情況,可軍官就是不重視,最後他們忍無可忍,決定集體到軍區司令部討個説法。北高加索軍區的特種兵則説,他們曾到車臣執行任務,根據優惠軍齡計演算法,他們早該復員回家了,為什麼軍官不讓他們離隊?

    原來,導致士兵集體出逃的原因並不複雜:一是俄軍的“老爺兵”現象在作祟。老兵欺負新兵,軍官不管不問,最終矛盾激化,鬧出事來。據俄前副總理涅姆佐夫4月4日透露,二戰結束以來,蘇(俄)軍有15萬人死於“老爺兵”現象。這一數字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俄軍“老爺兵”現象由來已久,而且相當嚴重。二是基層軍官不負責任,得過且過。如果有關軍官向北高加索軍區的特種兵説明他們不屬於優待對象,並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逃跑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環球時報》 2002年4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