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冠鑽石 走過血腥700年(圖文)  

    


伊麗莎白的王冠上鑲著那顆“光明之山”大鑽石

    4月5日,當英國王太后的靈柩移往威斯敏斯特教堂供公眾弔唁時,棺木上覆蓋著王旗和女王敬獻的花環。然而,讓沿途數十萬觀眾注目的倒還不是這些,而是上面那頂光芒四射的王冠。王冠的正前方鑲著世界上最大和最著名的科伊諾爾鑽石。

    老太后的葬禮結束後,這頂王冠將重新回到倫敦塔,再次鎖進透明的玻璃展櫃。這顆鑽石不僅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更像是一部史書,因為在它的背後隱藏著刀光劍影和鮮血淋淋的故事,充滿了父子兄弟間的暴力、背叛、告密、欺詐和駭人聽聞的血腥屠殺。從這顆鑽石發現以來的700年間,為了這顆鑽石,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

    誰擁有了它,誰就得承受它所帶來的災難

    在波斯語中,科伊諾爾即“光明之山”的意思。西元1100年,這顆鑽石在印度南部的一座礦山被意外發現,但首次公開於世是在1306年。之後,它便被人們搶來奪去,釀成了一場又一場大災大難。印度教經文這樣描述它:“誰擁有了它,誰就擁有整個世界;誰擁有了它,誰就得承受它所帶來的災難。唯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擁有它,才不至遭受任何懲罰。”

    16世紀,這顆原重188克拉的巨大鑽石落入了莫臥兒皇帝巴博的手中。他把它藏在孔雀禦座裏面。他驕傲地聲稱:“這可是無價之寶啊!它相當於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糧。”但他沒有料到,他自己即將因為這顆鑽石而成為第一個受難者。不久,巴博皇帝被自己的親生兒子趕下臺,關進了監獄。

    又過了若干年,這顆鑽石傳到沙加汗皇帝的手中。沙加汗就是建造泰姬陵的那位皇帝。到了他暮年之時,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王位和這顆鑽石,相互殘殺,宮廷裏瀰漫著血腥的氣氛。最後的勝利者篡奪了王位,沙加汗被關進了阿格拉的古堡,直到死也沒有出來。

    到了1736年,波斯人在格爾納爾戰役中戰勝了莫臥兒王朝。戰勝者納德爾沙把莫臥兒王朝的首都德里洗劫一空。但當納德爾沙準備凱旋時,卻發現他的戰利品中沒有那顆最值錢的鑽石。

    於是,納德爾沙下令尋找這顆鑽石。莫臥兒皇宮一位失寵的妃子告了密,説皇帝總是把最貴重的東西裹在他的長頭巾裏。於是,納德爾沙採用古戰場上的習俗,要求和莫臥兒皇帝當面交換頭巾。這個被征服的皇帝無法拒絕納德爾沙的要求。

    納德爾沙帶走了頭巾,當他在一個空地上打開那條長褶頭巾時,巨大的鑽石應聲落地。納德爾沙舉著鑽石對著太陽一照,鑽石折射出七彩光芒,讓在場的每個人都驚呆了,納德爾沙不禁失聲大叫:“哇,科伊諾爾!”自此,這顆鑽石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之後的5年間,擁有這顆鑽石的納德爾沙幾乎成了一位嗜殺成性的暴君,只要他看誰不大順眼,就會把他的雙眼戳瞎,或乾脆將他殺死。最終,災難也降臨到他自己的頭上。有一天,當納德爾沙在他的帳篷裏熟睡時,他的一個仇敵闖進來把他殺死了。納德爾沙的繼承人阿迪爾繼承了這顆鑽石,但他也繼承了鑽石給他帶來的災難。阿迪爾的結局同樣悲慘,被他的一個兄弟廢黜,而他的兄弟又被另一個兄弟廢黜。

    幾經輾轉之後,這顆沾滿了男人鮮血的鑽石又回到了老家印度

    波斯王朝為這顆鑽石進行的相互殘殺持續了好幾代人,幾乎每一位君王都是被殺死的。最後的兩位王子實在是太為自己的命運擔憂了,便帶著“光明之山”逃到了旁遮普,尋求避難。此時的旁遮普已是大英帝國的領地了。兩位王子把鑽石獻給了旁遮普的錫克人統治者蘭吉特辛格。於是,在幾經輾轉之後,這顆沾滿了男人鮮血的鑽石又回到了老家印度。辛格高興極了,常把鑽石放在馬的轡頭上,只要他一跨開工背,就能欣賞到它那耀眼四射的光芒。蘭吉特辛格是位很有權勢的統治者,享有“拉合爾之獅”的聲譽。他在位期間,國家還算穩定。可他死後,卻內戰不斷。1840年錫克戰爭爆發,把混亂的局面推到了難以控制的程度。

    戰爭結束之後,惟一的王位繼承人有幸活了下來。他叫杜利普辛格,那年只有9歲。此時,英國已與錫克人達成了一項協議,英國承認杜利普辛格王子作為印度的土邦主。但是,當錫克軍隊反叛時,英國駐印度總督洛德戴爾豪斯總督一舉吞併了旁遮普,把辛格廢黜了。年幼的辛格也被英國人監護起來。

    9歲的印度土邦王子決定把鑽石獻給一個女人

    小小年紀的杜利普辛格不知怎麼知道了數百年來發生在這顆鑽石上的血淋淋的歷史。他非常害怕,決定遵循古老的印度教經文,把鑽石獻給一個女人——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

    由於害怕鑽石被別人搶走,辛格不敢立刻動身,他先通過電報與洛德取得了聯繫。洛德同意在孟買等他,只要他一到,就立刻將鑽石送往英國。得到洛德的應允後,辛格把鑽石縫在一個長長的帶子裏,一頭貼身纏在腰上,另一頭在脖子上繞了好幾圈。為加強防範,他還特意牽了兩條警犬與他同行。一到孟買,他就把鑽石交給了洛德。

    為把鑽石平安送到女王手裏,洛德總督與英國海軍上將事先約定,只要他一拿到鑽石,就會立即送到停泊在港口的英國“美狄亞”號軍艦上。但是,當洛德拿到鑽石的時候,“美狄亞”號卻遲遲不到,洛德只好把鑽石暫存在印度的金庫裏,由兩名英國軍人晝夜看管。後來,攜帶鑽石的高級信使終於登上了“美狄亞”號,總督囑咐他務必保守秘密,當心路上被人劫走。

    鑽石是冒著風險進入英國海關的。因為攜帶鑽石的信使被命令必須保密,他不敢在入關時進行申報。但如果被查了出來,那就太可怕了。信使也是把鑽石縫在一條帶子裏。萬幸,終於矇混過了關。這顆世界上最大和最著名的鑽石就這樣偷偷地帶進了英倫三島。

    鑽石被切割了,它從此失去了40%的重量

    1851年,“光明之山”在倫敦公開展出,光芒四射的巨大鑽石轟動了整個英國。當時專家們認為它太大了,不能充分散射出它應有的光輝,於是,第二年,鑽石被切割了,它從此失去了40%的重量,變成了108.8克拉,也就是現在的大小。

    捐獻鑽石的杜利普辛格王子得到英國的關照,英國為他在印度請了一名蘇格蘭家庭教師,教他英語。13歲的時候,辛格背叛了錫克教,他剪了頭髮,改信了基督。

    1854年,杜利普辛格已出落成風度翩翩的英俊小夥子了。維多利亞女王惦念著他,託人把他帶到了英國,每年給他5萬英鎊薪水,還為他買下了位於薩福克的一所豪宅。他漸漸被熏陶成一個標準的英國紳士,還成了英國名列前茅的獵手。

    一天,辛格正在請人為他畫像時,維多利亞女王突然來了,手上托著那顆巨大的“光明之山”。女王想要試探一下,這顆鑽石的原有主人現在重新看到這顆鑽石時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他是否還願意把它獻出來?女王請辛格的家庭教師的夫人去問這個問題,杜利普辛格回答説:“當年,我是個孩子,當我按照協議放棄我對它的擁有權時,我還不大懂事。現在,我長大了,我對我所做的一切絕不後悔。”女王走近他,輕輕地把鑽石放到杜利普辛格手中。他興奮地欣賞著這顆曾經屬於他的鑽石,足足有15分鐘。接著,他便把鑽石還了回去,他説:“陛下,作為您的一名忠實的臣民,我今天把科伊諾爾鑽石正式奉獻給您——至高無上的君王。”

    1911年,這顆鑽石被鑲在了瑪麗王后的王冠上。瑪麗王后是剛去世的伊麗莎白王太后的婆母。1937年,當伊麗莎白的丈夫喬治六世國王加冕時,這顆鑽石又出現在伊麗莎白的王冠上。

    《環球時報》 2002年4月11日


鑲有2800多枚鑽石 王太后王冠價值連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