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週末沒新聞(圖文)  

    


雪梨人的快樂週末

    銀行郵局週末關門

    澳大利亞是個生活十分閒適的地方。這裡人口稀少,資源豐富,有人統計,澳大利亞人如果什麼也不幹,坐享其成,僅資源還夠他們享受600年。除了環境寬鬆,澳大利亞的福利也很好,上學不花錢、生孩子不花錢、買新房有補貼、退休後還可以領一大筆養老金。聯合國日前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澳大利亞是目前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人會享受還表現在他們“嚴格”執行週末休息的制度,所有部門都不上班。

    我們記者站附近有好幾家郵局,它們的服務項目除了辦理一般郵政業務外,還代收水電費、電話費,營業時間寫的是早9點至晚5點,可實際每天下午4點半就“收攤”了,週末更是雷打不動的公休日。為了趕在週末之前往國內寄材料,好幾次我都是狂奔著趕到郵局的。至於銀行,下班時間就更早了,下午4點就開始盤點。我常常納悶,澳大利亞難道鼓勵人們上班時間去郵局和銀行辦私事嗎?儘管如此,到了郵局和銀行,辦事人員最愛説的一句話就是“NOWORRIES”(不必擔心)。我心想,你是不著急,可我著急!

    安排採訪不能在假日

    作為記者,自然經常跟澳大利亞的政府部門打交道。在澳大利亞,跟政府官員接觸起來並不困難,通過電話就可以採訪到政府部長或是聯邦議員。不過,這些官員們對自己的週末非常重視,再著急的採訪也不能安排在週末,因為這屬於他們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因此,澳大利亞週末的新聞總是平淡如水,甚至不少報紙週日都不出報,因為沒什麼可報道的。而到了週一,議會復會時,你看那些議員和部長們個個紅光滿面、興高采烈地進來,不用猜,他們肯定是過了一個輕鬆、愉快、沒有受到打擾的週末!

    更讓人頭疼的是,每年耶誕節前後,包括總理在內的大批政府公務員都要休長假,議會也宣佈休會,澳大利亞各大電視臺的不少新聞專題節目從11月底就開始停工,直到第二年的2月才恢復。這幾個月,他們是輕鬆了,可對一名外國記者來説,是何其難熬的時間。

    儘管如此,當地媒體還是經常抱怨澳大利亞人的工作時間太長。

    時間充足熱衷體育

    有充裕時間休閒的澳大利亞人一點沒閒著。很多人把業餘時間用來搞鍛鍊,難怪當我和澳大利亞鄰居聊起中國的“全民健身計劃”時,他笑著説,“哦,我已經為我和我的兩個女兒制定了詳細的鍛鍊計劃,不用國家為我操心了。”

    在雪梨呆過的人都會注意到,不論什麼時候,在海灘和公園都能看到戴著耳機、汗流浹背跑步的人。還有一些騎自行車鍛鍊的人,他們在熙熙攘攘的車流中搖搖晃晃地穿來穿去,害得我這個新司機上路時常要捏把汗。

    因為熱愛體育,所以人們格外關心體育明星,有關體育名人的新聞常常是各報的頭條。

    媒體找不出大新聞

    由於澳大利亞人更注重悠閒舒適的生活,因此當地媒體也就更關注當地的人和事。雖然澳大利亞的傳媒業十分發達,競爭也很激烈,報紙動輒上百版,電視新聞也多為滾動直播,電臺報道更是五花八門,但媒體的報道卻常常讓人感覺有些“雞毛蒜皮”。電視臺的頭條新聞也不過是“九歲男孩在昆士蘭州被野狗咬死”、“八旬老太在中央火車站滯留不歸”、“與好萊塢明星湯姆克魯斯分居的妮可基德曼回雪梨”之類的消息。

    由於缺乏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新聞,澳大利亞媒體只能連篇累牘、樂此不疲地對一些國內事件進行炒作,不僅讓我們這些外國人感到乏味,就連本國百姓也感到厭煩,以至於有人諷刺澳大利亞媒體説,它們對基德曼每天的打扮要比對本國的經濟發展更關心。

    駐外記者不是外人

    在澳大利亞住久了,還能深刻地體會到它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的包容性。就説我這個在澳大利亞的“老外”記者吧,就受到了當地人對我“無為而治”的待遇。

    澳大利亞政府在雪梨為各國的駐外記者設了一個所謂的“國際媒體中心”,不過該中心很少舉行新聞發佈會,偶爾通過傳真和電子郵件發佈的也都是些無足輕重的消息。最初該中心有一個記者工作區,有衛星電視、上網電腦和報紙;後來,澳外交部壓縮開支,把工作區變成了一個工作間;如今,那裏只剩下了一個露天的、像陽臺的“工作角”。澳大利亞外國記者協會的負責人為此曾向澳外交部抗議,可澳外交部官員卻説,我們不把你們外國記者當外人,你們要採訪,可以像當地記者一樣,直接和有關部門聯繫,他們會配合你們的。

    的確,在澳大利亞並沒有人對我這個中國記者大驚小怪,因為這裡本來就是多種語言、多種文化共存的地方。

    《環球時報》 2002年4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