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與“高隆”木雕  

     我在非洲住了多年,經常有國內朋友問如果有機會到非洲國家出差或旅遊,帶回點什麼特色紀念品最好,我總是推薦非洲木雕。

    在西非象牙海岸,出了經濟首都阿比讓 向東南方向驅車走二十多公里接近海濱小鎮大巴薩姆(Grand-Bassam)的公路兩旁,就是長達幾公里的非洲木雕藝術品的露天“超級”市場。遊客的汽車停一下來,就會有黑人推銷員拿著木雕人物造型湊上來問:“要不要‘高隆’?”原來這非洲木雕小人有個別名叫“高隆”。仔細看,這些稚拙的“高隆”大多是男子人物造型,有的站著兩手插兜,有的坐著讀書看報,有的騎自行車趕路。雖説“高隆”各具姿態,但萬變不離其宗,木雕小人個個都是西裝革履,不成比例的大腦袋上還戴著一頂歐式禮帽。這非洲雕刻為什麼會叫“高隆”,小人又為什麼都一副歐洲人打扮呢?

    對於眾多的法國遊客來説,這似乎是不成問題的問題。“高隆”(Colon)這個詞在法語裏是“移居者”或“殖民者”的意思,尤其是指那些當初到非洲來“開拓”的歐洲人。雖然非洲國家取得獨立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了,到現在許多非洲人仍然習慣地稱歐洲白人為“高隆”。

    “高隆”們特別喜歡非洲藝術品,19世紀末歐洲傳教士在非洲人的部落髮現了看上去稀奇古怪的木雕和面具,奉為至寶 ,帶回歐洲在博物館裏當作藝術品珍藏陳列。據説畢加索的立體畫風格就是受到 非洲幾何形狀面具的啟發。非洲人發現白人喜歡這些小玩意兒,乾脆就按高隆的形象雕刻,所以這種木雕就也被稱為“高隆”了。現在市場上賣的“高隆”其實 也不局限于白人形象,也有黑人,包括特別性感的黑人婦女形象。而且“高隆” 的買主中不但有白人遊客,也有當地黑人。

    這當然是法國“高隆”們的一種解釋, 找製作木雕的非洲工匠問一下,他們對“高隆”來歷還有另一種説法。傳統上非洲人認為人死以後靈魂離開軀體,但仍然在活著的人中間走動。所以非洲人就想 出製作面具和木雕的方式,為祖先的靈魂找個去處,避免對活著的後人造成危害 。也許是為了讓靈魂有較大的空間棲身,所以黑人的雕刻不講究人體比例,頭部 較大。這種稚拙的雕刻方式,反而成為有非洲特色的藝術。實際上,對非洲人來 説,面具也好,木雕小人也好,本是與藝術全無關係的祭典聖品,是與祖先交流的媒介。

    由於非洲大多數民族沒有文字,所以面 具和雕刻又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工具,許多非洲古老神話就是通過面具和木雕一代一代地留傳下來。所以這些面具和雕刻又被稱之為“非洲式照片”。

    歐洲人的到來,打破了非洲人傳統的生 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與非洲人發生衝突。在與殖民者的較量中處於劣勢的非洲人 ,無可奈何之中,雕刻了一些白人的形象,稱之為“高隆”。“高隆”成了驅魔 祛邪的工具,也是發泄憤怒情緒的對象。據説,當時一些非洲部落的村頭擺放著 “高隆”木雕,提醒村民小心,此處有白人活動。

    時光流轉,“高隆”木雕今天已經不 再是白人和黑人對抗的象徵,而成為非洲人勤勞致富的手段。那次陪一些國內來的客人去大巴薩姆海邊遊玩,路過木雕超級市場停下來逛了逛,準備買些紀念品 帶回去。看來了一幫東方人,小販們圍上來爭著問:“要不要‘高隆’?”,我欲擒故縱,搖搖頭:“你看我們這副模樣像不像個‘高隆’?”小販們反應極快 ,馬上説:“沒關係,我們可以照你的樣子刻一尊,一會兒就能做出來。你是要黑白的還是彩色的(筆者注:木雕可以著色)?”

    看來,這“高隆”不但是藝術品,還真 有點照片的功能呢!

    《暢遊人文地理雜誌》2002年4月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