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青年甘當“人體炸彈”(圖文)  

    在歷時一年半的巴以衝突中,發生了大約60起“人體炸彈”爆炸事件,而充當“人體炸彈”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二十來歲的巴勒斯坦青年。他們為何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而與以色列人同歸於盡呢?

    女大學生主動走上不歸路

    達裏恩阿布艾希赫是約旦河西岸納布盧斯納扎爾大學的一名女學生,現年22歲。2月27日晚上10點半,她與另外兩名巴勒斯坦人乘坐一輛“日産”牌轎車衝向約旦河西岸的一個以軍檢查站,並引爆了捆綁在身上的炸彈,3名以邊防警察受傷,而艾希赫也當場被炸死,從而成為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的第二例女“人體炸彈”。

    在決定成為“人體炸彈”前,艾希赫曾同她的叔叔亞希爾哈裏裏就自殺性爆炸是否合理進行過無數次激烈的辯論。每次辯論時,哈裏裏都試圖説服她,自殺以及將平民作為襲擊目標都是不對的,但艾希赫每次都是一連串的反問:“難道我們巴勒斯坦人就應該像狗一樣被以色列軍人打死嗎?當以色列限制你每一次行動的時候,你還感到自己是作為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嗎?你相信我們有未來嗎?我們與其最終都死在他們手裏,還不如同時捎上他們幾個呢!”

    於是,艾希赫四處找人幫忙,要把自己變成“人體炸彈”。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和“傑哈德”都因她是女性而拒絕了她的要求。最後,另一個激進派別“阿克薩烈士旅”“成全”了她。

    絕望情緒使他們鋌而走險

    在巴勒斯坦,與艾希赫有類似想法的人絕不是少數,潛在的“人體炸彈”正源源不斷地從她的同齡人中涌現出來,他們是絕望的、充滿敵意和仇恨的一個群體。

    巴勒斯坦的一些社會學家在研究後發現,在年輕一代巴勒斯坦人中,有不少人認為,自己的生死操縱在以色列人手中,不僅現在的日子不好過,而且將來也沒有希望可言。因此,他們對採用包括自殺性爆炸等在內的方式對以色列人展開襲擊表示理解。據調查,巴勒斯坦著名學府比爾宰特大學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抱怨他們對目前的艱難生活“無能為力”,在心理上感到無助、失望,其生理症狀表現為情緒低落、精力難以集中、失眠、擔驚受怕、頭疼、喜怒無常等。更為嚴重的是,他們普遍不再有夢想,不相信未來的生活會比現在要好。

    巴勒斯坦兒童專家拉赫布也説,絕望情緒正在低年齡段的青少年中蔓延。他們變得孤僻、恐懼,對父母保護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時常頭昏眼花、噁心嘔吐甚至尿床。拉赫布稱,現在許多巴勒斯坦青年都相信,他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自己的生命以某種方式結束,在這些方式中,既有被以軍打死,也有與對方同歸於盡。

    冤冤相報巴以衝突何時了

    今年2月,約旦河西岸一位15歲少女努拉拿著一把刀子,衝向附近的一個以軍檢查站,結果被以軍士兵開槍打死。努拉的家人後來説,她在家裏留下了一張要進行自殺襲擊的紙條,宣稱她的襲擊行動是為了向以色列佔領軍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猶太人不會感到安全。

    努拉的父親回憶説,自從一名鄰居在以軍空襲中被炸死後,努拉的情緒就發生了變化。努拉的母親説,襲擊事件發生前一天,她曾想帶努拉去看家里正在蓋的一幢新房,但努拉卻拒絕了。

    在艾希赫的葬禮上,一位記者發問,是誰讓她去送死的?在短暫的沉默後,人們爭先恐後地討論起來,説到的原因很多:以色列方面的“鎮壓”、巴勒斯坦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大量死亡、巴經濟困難等,但很少有人對“哈馬斯”等巴激進組織提出批評,更沒有人提到“人體炸彈”除了造成一些以色列軍警死亡外,還奪去了不少無辜以色列人的生命。看來,巴以雙方要想實現和平,首先要走出冤冤相報的怪圈。

    《京華時報》 2002年3月27日


"人體炸彈"是這樣造出來的——走進阿克薩旅
伊朗一組織網上招聘人體炸彈
一人體炸彈險些在猶太定居超市爆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