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吃中餐  

    在德國工作期間,如有客人來訪或同事聚會,大家還是喜歡去中餐館。幾年下來,經歷了一些事情,現在想來,感觸頗多。

    冷漠的北京小姐

    一次,陪國內來的團組去慕尼黑。中午,東道主菲舍先生請我們去一家中餐館用餐。菲舍吩咐老闆,尚有幾位客人未到,先點菜,但要客人來齊後再上菜;上菜要快,下午還有安排。老闆是香港人,聽説代表團來自北京,就引來一位北京小姐為我們服務。

    小姐姓王,5年前隻身一人來德留學,為了生存在餐館打工。我們之中有人問她 :"學什麼專業?學位拿到了嗎?"小姐沒有回答,略顯尷尬,顯然已觸及她的痛處。我想把話題轉移,可那位先生不理會,又進一步問:"那你將來怎麼辦?想回去嗎?"小姐的眼圈已紅了,但馬上又恢復常態,笑笑:"這兒挺好。"説著,轉身去取茶杯。

    我們知道,留德學生中學業未成而又無臉回家鄉的人不在少數,他們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有的強打精神繼續求學,有的輟學打工維持生計。看來,王小姐是後者了。

    菲舍先生請代表團團長點菜。團長看不懂德文功能表,頗費了點兒時間,王小姐很忙,但也只好默默地站在旁邊等待。等我們點好菜,那邊有人招呼小姐,王小姐剛要離去,又被團長叫回來,交代道,要等幾位遲來的人到齊後再上菜。小姐愣了一下,輕聲説:"好--的。"從那舉止和簡短而拖著長聲的兩個字,隱約流露出一絲冷漠與不耐煩。

    人很快到齊了,於是吩咐小姐上菜。可是等了20分鐘沒動靜。只得又把王小姐叫過來。她先是一愣,估計是忘了,但馬上又傲然地把頭一揚:"你們不是要慢點兒嗎?等著吧!"説完,揚長而去。在顧客就是上帝的德國,我還從未見過這種態度。但國內來的同事似乎並不在意,為了不影響氣氛,我只好緘默。看著她面帶微笑,必恭必敬地侍奉那些德國人,一陣苦澀涌上心頭。

    第一道湯很快上來了。但是沒等我們吃完,王小姐就急不可待地收碗撤湯盤。讓她等一等,又是一陣搶白的:"一會兒要快,一會兒要慢,讓我怎麼辦?"説著"咚"的一聲把湯盤放回桌上。

    菲舍先生不懂漢語,卻都看在眼裏。午餐後結帳時,菲舍沒有給小費,而是嚴肅地對王小姐説:"把你們經理找來!"王小姐臉色頓時就變了。經過大家一致説情,菲舍才沒告經理向狀。

    走出餐館,菲舍先生仍憤憤不平地説,這種人要是在他的公司裏,早就請她"走人"了。真不理解老闆怎麼用這種沒有敬業精神的人,更不理解你們竟也對她那麼寬容。

    菲舍先生當然無法理解,王小姐的態度固然差勁,但是,一個中國姑娘隻身來到異國謀生,即使她有一百個不是,若向她的老闆告狀,也會斷了她的生計。

    信譽比賺錢更重要

    在國內時,聽朋友説,德國餐館林立,均規範經營,在德國吃飯不必擔心挨"宰"。後來到了德國,光顧大小餐館不少,深感朋友的話沒錯。德國的餐館明碼標價,顧客按功能表點菜,餐後得到一份詳細的帳單,逐項列明單價、稅款和總價。如果嫌點菜麻煩,也可請老闆按一定標準配菜,但帳單上也會逐項列明價格,其總價也按實際價格算。

    剛到德國不久,我隨國內來的團組在杜伊斯堡一家中餐館用餐,店堂不大,生意很興隆。記得我們一行4人,第一次去點了很多海鮮,大家還想要清蒸魚,但功能表上沒有,於是把老闆叫來,請他按幹燒魚的價格做一條清蒸魚。

    老闆為難地説:"清蒸魚製作程式簡單,當然可以做。但是這裡沒有活魚,最新鮮的是今天早上從漢堡拉來的,宰殺時間已超過24小時,仍不夠鮮,建議各位還是不吃的好。"

    我們覺得老闆講得很坦誠,也是有道理,於是點頭同意。老闆又看了一眼我們點的菜説:"你們4位已點了4個菜,我看足夠吃了,不妨吃吃看,不夠再加。"我們忙點頭同意。老闆接著説:"這4個菜都是海鮮。其實,德國的海鮮都是冷凍的,並不是很新鮮。各位為何不嘗嘗其他菜呢?"

    我們請老闆推薦,結果去掉了兩個海鮮,加上了老闆推薦的一葷一素兩個菜。這頓飯吃得很舒服,大家一致叫好。結帳時才發現,老闆推薦的菜比去掉的兩個海鮮價格低多了。

    後來,我每次去杜伊斯堡,總要光顧這裡。一年後,餐館擴大了一倍,生意依舊興隆。老闆説,他還開了兩家連鎖店,分別由女兒和兒子經營,生意也還可以。我想,視信譽比賺錢更重要,是這家餐館生意興隆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在德國挨中國人“宰”

    雖説在德國吃飯不必擔心挨"宰",但在我長駐德國期間,還是被"宰"了一次,而且是在中國人開的餐館裏。

    那年的三八婦女節,我們開車出遊。中午來到德國與荷蘭交界的小城,看到一家鋪面不大的中餐館,很冷清。正在猶豫進不進去時,老闆娘迎出來,把我們請進去。

    老闆娘送上茶水,自我介紹説是溫州人,問清我們是國內來的後,四下看了一下,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問:"有活魚,要來一條?"我們都知道,德國店裏是不準賣活物的,他們從哪弄來的?只有兩種可能:違規或者以"死"充"活"。我們不想吃魚,也不想破費,隨便點了5個最便宜的菜,加上茶水,初算一下,每人大約消費15馬克,總共約120馬克。

    菜上來了,5個菜都是一個味,大家開玩笑説,也就是北京街頭小攤的水準。結帳時,老闆娘笑嘻嘻地説:"大家都是中國人,我也知道你們規定的伙食標準只有30馬克一頓,那就不細算了,給你們優惠,8個人共240馬克,多的部分我們承擔。"

    大家一聽全愣了,看來她準是把我們當成國內不懂行情的代表團"宰"了。我們執意不要她的"優惠",而是要一張詳細的帳單。又等了半天,帳單才拼湊出來。一看,大家更氣了,其一:收單金額216馬克,剛才卻稱"優惠",要我們240馬克;其二:同功能表相比,5個菜的價格全部加倍。

    我們把老闆叫出來理論。老闆自知理虧,仍強詞奪理。後來,見店裏已無其他顧客,竟肆無忌憚地撒起潑來,老闆娘更是厲聲尖叫。這在國內也不多見的景象把我們全驚呆了。等他們喊叫完了,我們冷靜地説:"這是在德國,德國是法制國家。如果你們對我們的疑問不能在這裡澄清的話,我們可以找一個能評理的地方説清。"

    聽我們這樣説,他們知道我們不是隨便可以坑蒙的人,漸漸平靜下來。最後,我們按照功能表的價格付了應付的錢。當我們離開時,聽到老闆娘的用溫州話罵了一連串髒話。

    《參考消息》2002年3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