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富汗參加婚禮  

    星期五是阿富汗的公休日,也是穆斯林的禮拜日,許多喀布爾青年都願把婚禮放在星期五舉行。因此,喀布爾在這天顯得格外熱鬧,披紅挂花的婚車滿街跑,喜事特別多。

    男女分開 外賓受寵

    2001年12月21日是星期五。那天中午,我和鳳凰衛視的記者出外採訪。剛出門便遇見一輛喜車從眼前駛過,喜出望外的我們驅車猛追。就這樣我第一次走進了喀布爾人的婚禮現場。

    新郎名叫納比,今年25歲,是一位個體翻譯。他站在門口迎接前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看到我們,便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去。這時,院子裏已經聚集了上百人,人們三三兩兩閒聊著。靠墻的一邊放置了7口大鍋,底下火舌亂躥,幾個火頭軍用小鐵鍬翻騰著鍋裏的米飯。還有一些人在收拾蘿蔔、番茄、小蔥等蔬菜。

    參加婚禮的人們對我們這些外國人十分禮貌,特別是孩子總圍著我們轉,在鏡頭前晃來晃去。我擠過人群,走近納比,向他提出拍攝新娘的請求,他聽後面露難色。這時,在一旁的阿富汗翻譯拉了我一把,悄悄説:"阿富汗的新娘是不能隨便讓男人看的。"

    納比的新娘名叫尤絲娜,今年20歲,她由女賓陪伴呆在新房。前來參加婚禮的男賓、女賓全是分開的,女賓房間不許男人踏足。

    納比家院落很大,光房子就有十幾間,看來是個殷實之家。走進大堂,我被眼前的情景嚇了一跳。六十多平米的空間,黑壓壓地擠滿了男賓客。他們席地而坐,用點頭和微笑向我打招呼。屋裏播放著音樂,這在塔利班時期是被嚴格禁止的。據我粗粗估算,今天來參加婚禮的男賓客就有二百多人,至於那些我沒有看到的女賓,恐怕也不在少數。

    1點多鐘,婚宴開始了。只見幾個壯漢從門外車上搬進二十多捆大馕,每捆約有20個。一位老者將馕捆解開,一張一張地分別蓋在盛滿手抓飯的鐵盤上,然後把盤子整齊地擺放在塑膠布上,由他人送給賓客。

    納比邀請我們進屋入席,並告訴我們不用脫鞋。但我們還是入鄉隨俗,像阿富汗人一樣脫了鞋,盤腿坐在鋪有地毯的地上。熱氣騰騰的手抓飯被送到我的面前,別的賓客都是兩人一盤,而我們卻是一人一盤,想必這是主人對我們這些特殊賓客的特殊照顧。

    婚宴開始後,我試著用手抓了幾把飯送進嘴裏,結果搞得滿臉都是米粒,十分狼狽。主人見狀,給我拿來勺子。黃澄澄的手抓飯非常好吃,裏面有葡萄幹、胡蘿蔔帶骨羊肉,類似中國新疆的做法。

    家庭包辦 照片傳情

    席間,我們邊吃邊聊,主要話題集中在阿富汗的婚禮習俗上。聽賓客講,阿富汗男女青年的結婚年齡一般是:女子16至22歲,男子22至28歲。婚事基本上都是家庭包辦,新郎新娘婚前從不見面,也沒有談戀愛的程式,雙方的容貌等資訊是通過照片傳遞的。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當一戶家庭看上某家的閨女,便會帶上男孩照片前去提親,連續一週,每天一次,以表誠意。如果女方家庭最後同意了這門親事,就會很含蓄地向男方家長贈送一些糖果,暗示好事成功,但絕不能直接説出,那樣會被人笑話。

    定親後,雙方家庭就開始商量結婚的具體時間和事項了。有的家庭1個月後便促成婚事,有的則拖上一年。只要結婚日期商定,男方就要依照女方的要求開始準備,主要是佈置新房,花一大筆錢購置必需的傢具及日用品,新房的品質最後要通過女方家庭的檢查和首肯。此外男方還要給女方一筆定親費,作為對女方家庭的酬勞及準備婚事的費用。定親費的數目,根據家境而定,多一點的一般在1億阿富汗尼左右(約2.8萬元人民幣)。

    等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舉辦婚禮了。多數男方家庭把婚禮地點選在自家,有的則選高檔酒店來辦,但這花銷甚大,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婚禮舉行前,男方女方分別發請柬,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參加。舉辦婚禮的那天,一般從上午9點開始,客人便紛至遝來,男方準備茶點招待。正午時分,婚禮正式舉行,新郎按照穆斯林的習俗咏頌經書,以示與新娘白頭到老。親朋好友紛紛祝賀。之後,新郎的父母和親戚驅車前往新娘家,將新娘迎進家門。

    至此婚禮儀式完成,接下來便是婚宴及各種慶祝活動。據納比説,賓客們準備鬧通宵,並邀請我們參加。由於第二天我們還有重要任務,吃完飯就告辭了。此次採訪我拍了許多照片,但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新娘的鏡頭。

    新式婚禮 花費驚人

    這一遺憾在10余天后得到了補償。這又是一個星期五,我們外出採訪時,又偶遇在酒店裏舉行的婚禮。這一次,我如願以償地拍到了阿富汗新娘。

    我們在徵得酒店守門人的同意後,走進了酒店。當時,二樓大廳裏熱鬧非凡,聚集了三四百人。大廳中間拉起一道布簾,將男女賓客隔開。我穿過女賓一方,徑直走向坐在前面的一對新人。經詢問得知,新郎23歲,新娘19歲,兩人見我拍照顯得比較拘謹,並投來疑惑的眼光。這時大廳裏響起了音樂,女賓客中的不少人隨著歡快的節奏跳起了類似迪斯可的舞,男賓則不時地撩起布簾向這邊張望,有的"哈哈"笑個不停。

    我見狀急忙擠過去拍照,可突然跑過來兩個男子,滿臉怒氣地向我嚷嚷著什麼。我猜測,他們不喜歡我拍攝婦女,可能他們的妻子或姐妹在這群人當中。翻譯催促我離開,我雖然有些不甘心,但總算拍到了新娘的照片,應該知足了。當我們往外走時,女賓們發出了"嗷嗷"的起鬨聲。

    坐上車後,翻譯對我説:"這就是'新式婚禮',在塔利班時期是沒有的。"其實,"新式婚禮"早在塔利班之前就已出現,是塔利班將其禁止,命令人們只能在家裏舉行婚行。

    後來我了解到,阿富汗人操辦婚禮的開支非常龐大。在喀布爾,最低檔次的婚禮一般也需花費1.5億阿富汗尼(約4.3萬人民幣),而有的富家子弟舉辦婚禮,一次就耗資達40萬美元之巨。這在貧窮的阿富汗,可謂觸目驚心。

    阿富汗人十分重視婚禮,即使再貧困也要借錢操辦,否則會遭人恥笑,難怪阿富汗人的婚禮很鋪張。家家看似有錢,其實婚禮的背後,都有辛苦和不易,只有少數富人除外。

    《參考消息》2002年3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