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用法律嚴懲學術腐敗  

     學術腐敗事件在法制健全的德國實屬罕見。一旦出現,不但媒體猛追不捨,法律也決不輕饒。1997年,兩名德國醫學家被揭發在論文中多處偽造數據,一時間,德國輿論譁然,媒體猛追不捨。德國研究學會為此專門成立了特別調查小組,公佈了幾十頁的調查報告,偽造數據的情況徹底曝光。最終他們被送上了法庭,聲名狼藉。

    在德國進行學術欺騙,相關司法條例不僅涉及到民法,而且還要動用刑法。事實上,德國科研界在嚴格的法律約束下,普遍嚴格自律,作風嚴謹。即使在許多國家只被認為是道德水準低下的一稿多投的現象,他們也認為是學術造假。由此可見,科研自律意識已在德國科研人員腦海裏深深紮根。這不僅與法律有關,還與各科研機構的相關嚴格要求有關。比如在全球都享有盛譽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就特別規定,青年科研人員進入該會工作,首先要接受學術道德的特殊培訓。研究人員要識別在科研中哪些是錯誤的行為,如何才能避免,如何確保自己始終堅持行為端正的科研活動。此外,研究人員還要在一些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上簽字,承諾承擔相應責任。

     《文摘報》2002年3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