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記者非常之旅凶多吉少(圖文)  

     機器人記者,一個遙控的新聞報道機器,目前正即將被派往阿富汗去執行他的首次採訪任務。這個機器人名字叫作“阿富汗探險者”,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電腦文化係的工程師們發明的,他裝備著全部用來採訪的設備,可以和其他記者一樣搶到最熱門的新聞。一旦這位“記者”被運到目的地並被組裝好之後,他就可以利用自己的4輪驅動電動馬達去到那些對於真正的記者來説太危險的環境中進行採訪。

    但即便是這些機器人的發明者們也不認為,這些機器真得就可以完全取代真人。“這樣的話我可從來也沒講過呀!”MIT電腦文化係的主任克利斯克西克斯讚特米哈利伊對採訪他的記者説。他也是“機器人記者”研究計劃的總負責人。

    各大媒體的那些老記們也點頭贊同。“記者這個行當可真是危險,看看在巴基斯坦被綁架的《華爾街日報》記者丹尼爾珀爾就知道了,可你總不能派個機器到那裏去採訪吧,當然如果能派機器去是最好的了……”美國加州《聖荷塞信使報》的駐外記者丹尼爾斯內德説道。

    《舊金山紀事報》的國外和國內新聞執行編輯安德魯羅斯則認為:“丹尼爾珀爾所面臨的環境可謂是錯綜複雜,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機器人無法做到隨機應變,我認為目前的科技還沒達到那個水準。”

    製造這個機器人碰到的最大挑戰就是——讓他的記者同行們能夠用一種更加認真的態度來看待他。羅斯坦率地説:“我一直都為我的想像力很豐富感到自豪,但是……這個傢夥實在超出了我的想像範圍。”

    儘管如此,MIT的機器人研究小組仍然堅信,他們發明的機器人記者絕對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

    最初設計機器人記者的念頭産生於去年年底美軍對阿富汗實行軍事打擊期間。小組裏的科學家們在看了從阿富汗發回的新聞之後,覺得那些報道沒有反映出戰爭的全貌,究其原因是美軍限制記者去戰爭地帶進行採訪報道,因為有些地區實在太危險。於是他們想到,對於一個機器人來説,沒有什麼東西是危險的。“機器人目前完全具備去那些記者們通常不允許去的地方的能力。”克西克斯讚特米哈利伊説。

    據悉,“阿富汗探險者”3英尺高、2英尺長,造價1萬美元,上面裝著一台數字錄影機,可以在各種光線環境下攝像。機器人的動力完全來自太陽能,最快移動速度可以達到4英里/小時,他的體內裝著一套GPS全球定位系統和一個電子羅盤裝置用於確定他的位置。為了進行遙控訪問,他身上還裝了一套數字錄音系統和一個內部通信聯絡系統。其中最大一個優越性就是,無論記者在哪,機器人記者都可以隨時前往。

    克西克斯讚特米哈利伊説:“我們還能用人的智力和判斷力對他所看到的信號作出決定。”在機器人和控制者之間,是一條頻寬為10kbp s,雙向聲音/數據衛星通訊線路,它可以傳輸經過壓縮的聲音和視頻信號。機器人身上有一個顯示螢幕用來展示圖像或者播放錄影機片段,可以讓被採訪的人看到遠在幾千公里之外那位真正的記者。機器人小車的前端豎著一根4英尺長的柱子,顯示螢幕和麥克風就插在這根柱子的頂端,這樣受訪者就可以用眼睛平視對他進行採訪的人,感覺會更自然一點。

    這位機器人記者預計於今年4月份展開他的第一次非常之旅。他將從阿富汗的東部開始,穿越阿富汗全國,對沿途所見所聞、民風民俗進行詳細而深入的報道,並隨時發回大量的圖像和錄音資料。

    克西克斯讚特米哈利伊説:“我們把這個機器人看成是一個和平使者,他會和當地人交朋友並獲得他們的信任,然後讓當地人把他介紹給其他地區的人們。”

    但是那些真正的記者卻對這位機器“同行”能否圓滿完成這一使命深表懷疑。“我可不認為那些‘基地’組織的大兵們會對這位機器人老兄表示友好——難道本拉登或者別的‘基地’首領會坐下來對著一個機器接受採訪?簡直難以想像!”羅斯説。

    發明人克西克斯讚特米哈利伊也坦率地承認了機器人記者最大的不利之處:“如果人們看到這個怪模怪樣的‘記者’朝他們走來,第一反應很可能不是和他擁抱握手而是對他舉槍瞄準射擊,這傢夥完全就是個槍靶子呀。更糟糕的是這個機器人的防彈性能不是太好。”

    《生活時報》 2002年3月04日


書摘:智慧機器人
奈米機器人將造就新人類
遠端機器人:世界因你而小
機器人為何不靈活
腦外科手術機器人問世
形形色色的機器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