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

    日本在2001年3月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不久前結束的百年諾貝爾慶典後,日本政府重申了這一目標,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內設立了“研究聯絡中心”。

    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評論説,日本政府“沒有頭腦”,純屬“狂妄之言”。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如此評論有點失之偏頗。如果與英國對比,諾貝爾獎問世後百年中,英國已有89人獲獎,50年中也遠多於30人。今天,日本的經濟和科研實力已居世界前列,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似乎不是大話。

    日本2002年度財政預算總額減少,但科技等領域預算不降反升,近幾年的科研經費更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3%以上,居發達國家首位。在基礎研究上,日本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98年,日本科學有發現中微子有靜止品質;2001年,日本科學家找到了宇宙中存在“宇稱不守恒”現象的有力證據;日本克隆牛技術也基本達到實用化水準;日本還在研製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宇宙模擬器”。此外,日本在奈米和新材料等領域位於世界前列,並參與了國際空間站和人類基因組等重大國際合作科研計劃。日本正積極在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資訊通信、航空航太、機械、環境、材料和能源技術等各個領域擴張。

    資金投入和技術基礎並不一定導致得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問世百年中,日本僅有9位得主,其中科學獎7名。因此,對日本這一目標的懷疑不無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高度重視。早在1994年,它就提出“確保科技人才的基本方針”;野依良治獲獎後,日本宣佈,撥專款7000萬美元為他建立研究中心;日本還利用自身優勢,吸引外國科學家到日本工作或合作研究。諾貝爾獎的頒發有“滯後性”,日本近十年來大量的科研投入將逐漸取得成效,2000年和2001年日本科學家連續得諾貝爾獎,在一定程度上説明瞭這一點。

    日本為什麼提出這一目標?有專家認為這是表明一種姿態。日本不僅是技術大國,而且還要成為科學大國,並提出“科技立國”;同時,這一口號也很具號召力和感染力。

    不過,很多專家表示,日本的這一目標或許適得其反。在這一目標下,科研體制可能失衡,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可能會投向易被諾貝爾獎評委會認可的、容易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領域,忽略其他領域的基礎研究,並誤導部分科學家把得獎當成科研的目的,最終反而阻礙科學的發展。

     《人民日報》 2002年2月1日


寫"政治"和"性"是媚俗? 昆德拉離諾貝爾獎有多遠
諾貝爾人物:漢特小學成績曾是最差
2001年“搞笑諾貝爾獎”新鮮出爐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授予3位經濟學家
2001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美德三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百年英傑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