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上學是民工子女的新希望

    一位30歲的年輕女士胡文周(音譯),現正在為實現一項宏偉計劃而努力:她要把200所小學校聯合起來,解決擁入北京的民工子女的上學問題,這批子女的人數有20萬至30萬。

    在北京,有二三百萬沒有戶口的人在工地上幹活。他們的妻女或在飯館,或在理髮店幹活。可孩子們怎麼辦?因為當地的官辦學校無權接納他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的女大學生劉京(音譯)説:“在北京郊區約有200所民工子弟學校。學校的物質條件遠不如官辦學校好。但我們不能要求政府把所有問題都管起來,因為民工太多了!我現在最希望的是使公眾關注這個問題。”

    在八寶山地鐵站附近的一大片空地上,有一座只有幾間小磚房組成的地下小學,校長是一位陳姓男士。他投資8500法郎開辦了這所小學。

    這些學校每個季度的學費是300元。現在,這樣的學校像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生活再困難,中國人也願意把子女送到學校去,這是孩子們將來能夠過上好生活的唯一希望。孩子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一位學生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他説:“我們的父母都很窮,他們靠做小買賣維生。我們非常感激這所學校。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我們希望照料我們的爺爺奶奶們生活幸福身體健康。”他所説的爺爺奶奶就是學校的教師,他們大部分是退休教師又重操舊業,只是象徵性地拿點工資。

    在武漢和上海這樣一些大城市,政府鼓勵為移民子女開辦這些學校,並作了一些規定。在北京,政府對這些學校的存在是持寬容態度的,沒有為此作任何行政上的限制。

    移民在首都是不受歡迎的,胡文周説,因為“當地等著重新就業的下崗職工太多了”。這位年輕的教員説:“這些學校是基於明顯的社會需求應運而生的。每所學校要接納500名甚至1500名學生,但沒有一所學校有辦學許可證。”這些學校首次在今年教師節的時候,在八寶山地鐵站附近舉行了一次平靜的集會。在會上,人們唱了國歌升了國旗,胡在會上談了大家總的感覺,她説:“並不是人們不願做這件事情,而是應該在超出政府承受力的情況下,由社會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法國《費加羅報》2000年9月30日—10月1日合刊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