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投資中國

     “中國視點”指出,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比任何時候都更誘人,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吸引了很多外國投資者,他們都認為這片土地隱藏著巨大的商機。然而由於早期中國市場體制的不健全,經常會出現違約、假冒偽劣、收受賄賂以及官僚主義等現象,特別是1994年至1997年間的一段經濟調整期,使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營利似乎遙遙無期。

    美國商會1999年對大陸的一次調查表明,在大陸投資的商會會員的58%所得利潤率要低於其他國家的分支機構。一些企業則在中國經歷了慘敗,比如釀造業的嘉士伯,英國國家酒業公司甚至撤回了資金。

    雖然目前的營利情況並不樂觀,但投資者都不願承認這一點。為了降低賬面投資風險,一些跨國公司利用會計系統的靈活性調整利潤,而獲利的企業對待收益和再投資也很謹慎。但不久以前,由於美國參議院通過了關於給與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夥伴關係的議案,商會會員的營利機會大大增加了,有88%的成員計劃擴大經營規模。這樣看起來,在中國投資,成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外國的直接投資會給中國的市場帶來光環效應,給企業所在地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雖然外商獨資企業還會遇到不少的麻煩,但中國政府已經在著手改革證券市場,以期能夠對外資企業開放。儘管中國市場充斥著假冒偽劣商品,但比起亞洲其他國家來説,它仍然是個投資的好地方。

    歐洲投資顧問評價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營利狀況時認為,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挫敗使公司的老闆們認識到,要想在中國站穩腳跟,還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但一部分人的失敗,並不代表所有企業的失敗,中國的市場日益成熟,投資者也同樣在進步,未來中國的投資情況還是很樂觀的。而且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説,中國只是其全球投資的一小部分,因此他們也就沒有急切地渴望儘快營利,而是很有耐心地等待那一天的到來。

    一些有名的跨國公司在中國也遇到挫折,比如法國汽車生産商標致、美國家用産品企業惠而浦和克萊斯勒貨車公司以及澳大利亞釀酒公司富仕達。他們的失敗,部分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這場危機波及全球,中國也不能倖免,企業只能靠提高效率和利潤率來求生存。除此之外,流入中國的新投資也大幅度減少,因為眾多的企業都在等待中國入世的那一天。

    競爭造成了企業的失敗,但這種殘酷的競爭並不是來自其他的跨國公司。在家用電器和釀酒業方面,青島啤酒、科隆電器和海爾集團從他們的外國競爭對手那裏學來經驗,發展成為高效率的大型企業集團,穩穩佔據了國內市場,擠垮了一批外資企業。

    海爾集團的老總張瑞敏認為,外國企業總把中國當成一塊大蛋糕,但是國內的企業更了解這個市場,只要它們從外國企業的運作中學來經驗,保證産品的品質,就會在競爭中佔有優勢。他號召中國企業引入分配機制並聯合起來,打破各自為戰的鬆散局面。

    實際上,中國政府也鼓勵國內企業向外國企業“學習、合作、競爭”,鞏固自己的經濟實力。北京正在努力促進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派送人員到外國學習,加速國內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允許更多的外資企業進入,外資企業的産值在1997年已佔中國工業總産值的12%,是1993的兩倍。到1999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17.8%。更重要的是,外資企業每年都要上繳鉅額稅款,1999年北京外企上繳的稅款是同類型國內企業的7.1倍。在全國的範圍內,外企稅收增加了29.5%,而2000年上半年全國的平均稅收增幅為20%。

    中國入世以後,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更為巨大,中國的産品出口將不會再遇到貿易壁壘,而以前對外關閉的國內服務業市場也將敞開懷抱,迎接新的挑戰。

    北京現在正在進行金融和體制的改革,入世之後的中國將給外資企業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這也是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必須要做到的。當然,問題仍然會存在,比如政府干預、暗箱操作和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另一方面,在中國投資的投資者並不期望立刻得到回報,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進入中國市場的87%的商會會員的目的不是為了馬上獲利,而是看中了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而它的充分發展還需要時日。這就好像是不能指望一個剛讀小學的孩子立刻給社會和家庭以回報一樣。

    

    《遠東經濟評論》2000年10月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