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技術發展迅速

    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的上百名生物資訊學家——主要是剛跨出大學校門的年輕科學家——在晝夜不停地工作,必要時他們在折疊床上過夜。這傢俬營研究所樸實無華的建築蘊藏著一個正在崛起的生物技術中心。

    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的負責人聲稱,他的工作人員每天能破譯2800萬個基因組件。自中國參加人類基因組測序工程以來,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不斷擴大研究領域。該研究所的一個工作小組通過與丹麥研究人員的合作完成了豬基因圖譜。其他研究人員正在探求亞洲人為什麼比歐洲人更容易得肝炎這個問題。

    生物技術領域正在出現一場革命。目前中國有數千名科學家在大學、研究所和公司從事生物和基因技術研究項目。去年中國的生物技術工業所取得的銷售額達到24億美元,相當於德國的3倍。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藥生産者和出口者。在生物研究中,尋找疾病的遺傳原因是一個重點。此外,中國被視作發展轉基因經濟作物的推動力量。到2015年,轉基因經濟作物的産量將達到總産量的40%,當然特別重要的是轉基因大米。

    這個國家從在美國和歐洲受過良好教育的科學家的回歸中得到好處。如今可觀的薪水和幾乎是沒有限制的研究自由在吸引中國的留學生回國。

    與德國或美國不同,在中國沒有持批評態度的公眾輿論干擾研究人員的工作,也很少存在道德禁區。許多人直到不久前還幾乎不知道基因是什麼。大多數中國研究人員認為,所有有助於防治疾病的研究是符合道德的。

    中國的基因資源是科學的寶庫。在中國,研究人員可以研究56個不同民族的基因。由於居住在偏遠鄉村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近親結婚,所以顯然存在家族譜係和幾代人同族的居民。

    這些條件使得容易尋找對疾病關係重大的基因。因此這也驅使外國研究人員和諸如塞萊拉基因組公司、葛蘭素一史公司或千年公司這樣一些著名的外國公司到中國從事生物研究和經營活動。例如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務工作者在與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的同事們合搞的一個項目中找到了肥胖症的遺傳原因。他們偏偏選擇貧困的安徽省作為尋找的區域。

    

    德國《焦點》週刊2001年12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