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過美食街

    中國第三大河珠江兩岸燈火輝煌,榕樹上也裝飾著綠色的綵燈,對岸200米之外的賓館、飯店的霓虹燈映射在水面。一對對牽手眺望大河的戀人的姿影也很引人注目。

    這座擁有700萬人口的華南第一大城市,夜晚也讓人感到時光在慢慢地流逝。“這可是廣州市民引以為豪的一處景色。”身為導遊兼翻譯的廣東省中國國際旅行社周志鴻先生也很喜歡夜色下的珠江。

    廣州是粵菜的發源地。我們走進了一家可以眺望珠江的飯店“東江海鮮酒家”,一樓簡直就像水族館。

    “好平(好便宜哎)”。

    服務員大聲招呼著客人。水槽裏放著蝦、魚、貝等海産品。除了魚蝦類之外,還有蛇、兔子、雞、鴨,甚至角落裏還有寫著“野貓”的貓的影子。原料共有魚蝦類150種,蔬菜、湯、點心類150種。

    該店的特點是讓客人親眼觀看、挑選原料,並指定烹制方法。由於種類太多,又不懂菜的做法,於是請周先生幫忙點了幾樣菜。

    煮蝦的個頭很小,蜷成一團,吃了一個又一個,總也放不下筷子。叫做大芥菜的青菜湯裏雖然放了辣椒,但不是特別的辣,不僅讓人食欲大增,身上也暖和了起來。主菜是蒸海魚,叫做“深海大蘇眉”。清淡的白肉魚,醬油上恰到好處地加些蔥、豆瓣醬。接著又陸續上了叉燒肉、煮鵝爪、芹菜果仁炒大蝦。味道都比較清淡,粵菜的一個特點就是也適合日本人的口味。

    “第一是用料新鮮。我們這裡主要是粵菜,其他菜係也都能做。一般飯店調味主要用豆瓣醬和醋,我們店從海鮮中精心提煉出湯汁,使湯的味道更好。”總經理徐貴森先生非常自信。

    本來粵菜主要以肉、蔬菜、河魚為原料,現在海鮮則成了主流。另一天去的“北園潮州海鮮漁港”總經理鐘毓棠先生解釋説,“廣東省生意好做,包括外國人在內,聚集了很多種人,烹調方法也就互相融合,菜就好吃了。”不過,好像有句話“愛吃海鮮就不能節約錢包”,不知是否如此?

    在街上的小飯館裏,花上5到10塊錢,就能吃到面、粥以及廣州土産的餛飩面。

    位於中心地帶的三元里農貿市場是飲食業的基地。從堆滿了水果的入口走進微暗的市場,每隔3米就有一家肉、魚或蔬菜店,商店的數目超過500家,人多的是賣豬肉和魚的地方。賣蛙類、鱔魚、烏龜等的龍子建很得意地説,“每天光是鱔魚就能賣掉50公斤。”他還把他的電話號碼告訴了我,好像把我當成了日本飯店的採購員。

    廣州也是一座有著2800年曆史的古城。建於明代的廣州城的樓閣“鎮海樓”(廣州博物館)位於中心地帶的越秀公園的山丘上,俯視著現代的街道。為紀念出身廣東的孫中山而建的中山紀念堂裏,和天空一樣的藍色的屋檐上刻著中山先生“全世界平等”的願望。二十世紀初曾是英法租界的沙面,有65處洋館,飄蕩著一股鄉愁的氣氛。這是一條值得向裏走的街道。

    儘管如此,看到照耀在橙色電燈泡之下的市場,想起的還是“食在廣州”這句話。

    

    日本《讀賣新聞》2001年12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