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到中國“淘金”去!
——外商投資熱潮悄然興起

    儘管還面臨不少阻礙,隨著中國進入WTO的一步步臨近,外國的投資者們早已開始把目光轉向中國,他們向中國蜂擁而至,一場“淘金”熱潮正悄然興起。

    經過對中國金融業數年的討論,國外的投資者們已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回報終將會被兌現——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這些公司將能夠通過競標獲得中國廣闊的個人儲蓄的一部分管理權。

    中國加入WTO之後,外國企業將能夠在中國的資金管理公司中佔有33%的股權,而3年之後,這些所有者手中的股份將會上漲到49%。這樣的回報無疑是巨大的,那些正以最快的速度拔地而起的一棟棟高樓大廈就是最好的證明。憑藉大約5000萬的股民和擁有近5000億美元資産的聯合市場,中國在上海和深圳的股票交易所已成為僅次於日本和香港的亞洲第三大股票交易市場。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存款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截止到3月底,中國家庭的銀行存款已經達到了7560億美元,而這幾乎是中國國民生産總值(GDP)的三分之一,並且,該數字正在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

    市場的確廣闊得令任何人都垂涎欲滴,僅這些就已擁有足夠的誘惑力。據了解,北京正在擬定出臺一項計劃,目的就是規範其資本市場,允許更多的私有企業加入進來,同時鼓勵股票交易市場的成長。這些措施都將促使股票進一步上漲。那些投資者們也已認識到,養老金等社會福利基金也將會被投放于市場,這僅僅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他們正在嚴肅地討論這件事。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它將有可能真正實施。”英國保險業巨頭“Prudentail”公司駐北京首席代表胡岩(音譯)如是説。

    變革的跡象處處可見。今年年初,朱鎔基總理就派周小川——一位英明的領導人——來管理國家安全監督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同時也是中國股市的監督機構。今年五月,周小川即表示,中國應該建立一個徹底開放的資金體系——開放性基金。這代表了中國政府的態度,那就是:中國需要用一種“開放性的、有創造力的手段”,以此來激活通常是機構性的投資基礎。

    五月,北京通過了開放式基金。建築物改頭換面的勢頭使得外國公司之間尋找最合適的合作夥伴的競爭熱潮更為激烈。“它好比一個大舞池,那裏正演奏著午夜的最後一支舞曲,此刻,每個傢夥都急於在舞會結束之前找到一個女孩並邀她共舞”,香港嘉登•福來明資産管理公司(Jardine Fleming Asset Management)總經理布萊爾•皮克瑞爾(Blair Pickerell)如是説,“隨著中國加入WTO的日益臨近,在過去的六個月中,已經有許多公司競相來到中國,尋找與中國人溝通的最佳渠道。”

    今年八月,已經被中國的各種有關機構考察了近五年時間的香港嘉登•福來明資産管理公司(Jardine Fleming Asset Management)與上海華安資金管理委員會簽署了一份技術性的合作協議,目的就是幫助華安資金管理委員會的發展,並管理可能出現的開放性資金。而就在最近,斯疇德資金管理委員會(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又與北京的華夏資金管理委員會簽署了一份近似的協議。9月29日,投資家因維斯克(Invesco)也成為深圳“鵬華”資金管理委員會的顧問。

    國內外的投資專家們預言:到今年年底,開放式基金將會被正式批准通過。由於這一資金允許隨時收回,所以它也註定要比“封閉式基金”更受到外國個體投資者的歡迎。不過,中國尚未發育完全的資本市場是否已經為開放式基金的出臺做好了足夠的準備,至今仍有很多爭議。目前,中國已有10家國內資金管理公司,它們控制著15%的封閉式基金,在中國的債券和股票方面,它們已經投入了幾乎80億美元的資金。僅在去年,華安的封閉式“安鑫”資金就上漲了24.4個百分點,而這還不是最好的狀態。

    與封閉式基金截然不同,開放式基金將會給地方的資金管理者們提出一個絕無僅有的挑戰。“開放式基金就像是一隻靈活的動物,它可以隨意在兩個世界中跳來跳去”,提娜•蘇(Tina•So),Schorder公司投資部主任説,“在西方,開放式基金早就已經是一種很普通的投資渠道,而在中國,它還面臨巨大挑戰。”

    很明顯,隨著外企進駐中國,嚴格的行政管理手段、科學的經濟結算經驗、市場和品牌的發展意識以及銷售的後期服務等現代經濟管理概念也一同輸入到中國來。這其中,沒有誰會期望一夜暴富,外國資本家正在從事的是一項冒險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他們不得不設法應對中國傳統的缺陷帶來的弱點。比如説中國的上市企業中,至少90%的公司的所有權歸中國政府,而且這些公司中有一大部分是虧損企業。更為嚴重的是,甚至連國內的經紀人都承認,市場已經被內部交易、價格操縱、底品質的消息來源弄得千瘡百孔。

    一些理論家、觀察家們想知道,是否是市場存在的潛力促成了這一投資高潮。“我認為,除非那些條文性的經濟程式被修訂,同時使小型非公有制企業擁有平等地進入市場的途徑,否則,這些資金對於真正的投資者來説,也不會擁有足夠的吸引力”,華盛頓Brooking 機構組織中國特派員尼克•拉迪(Nick Lardy)説,“這樣的話,投資者們寧可去投資購買那些個人股份。至少在短時期內,我們的投資不會比預計增加更多。”

    嘉登•福萊明的皮克瑞爾卻持相反觀點。儘管他也預見到前方道路仍然坎坷,可仍然非常樂觀。“這當然會充滿挑戰。不過,對中國政府長期規劃的文件中所明確提到的成千上萬家企業,我們研究後發現,它們都呈現出很好的增長勢頭,而且,已經得到了適當的共同管理。”

    在中國即將加入WTO的背景下,去年9月,中國與美國就中美互相開放市場等問題達成了一項協議,這使眾多的外國投資者們能夠在有限的範圍內擁有少量的股份。這成為一個開端。過去的六個月中,已有許多公司爭先恐後來到中國。對此人們不禁要有疑問,就目前來看,在這個國家幾乎任何商業投機活動都註定要遭受巨大打擊,那時他們是否會主動放棄對企業的管理和控制權呢?而且,這一協議也並沒有説明風險投資是否能夠從財團或者散戶那裏得到具體回報,以及他們是否擁有自由地在各個不同領域進行投資的權利。即使在即將出臺的規劃中,個體的資金管理公司也要把它們資産的80%用於投資股票,另外的20%則用於資産抵押。

    資金管理者們必須努力使投資者們徹底了解開放式基金的風險。“1993年,在深圳股票交易所門前,人們都像發了高燒似的排隊購買某個企業的股票”,Schroder的蘇回憶説,“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無論股市怎麼變化,股票終究都還是會賺錢……然而當股市一落千丈時又發生了什麼?他們又一次排起了長隊,這次則是為了拋掉那些股票。這就是風險。”

    儘管過程有些漫長,中國的投資者們也終於可以在向有關企業獲取資訊方面花費更多的精力,並且能夠更加深入地分析股票了。不過,中國的股市仍然需要某種大的刺激從而將那些暴露出來的漏洞徹底修整。我們期望著,當更多的投資者們進駐中國的時候,中國市場會成熟起來。“事實上,中國市場的不規範會使它更加難以駕馭,因而它也必然要得到管理。只不過這中間還需有個過程”,蘇評論説,“問題在於你怎樣來看待風險。如果你在19世紀60年代的日本進行一項投資,你同樣要面臨風險。那麼你是否會等到70年代或者80年代之後才去投資呢?答案當然是——不!”

    

    《遠東經濟評論》2000年10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