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踏入世貿組織

    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道路上邁出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步。然而展望未來,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是喜憂參半。

    作為世貿組織的一員、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及世界第七大出口貿易國,中國將第一次接受來自外部的經濟規則,同時,還要逐漸降低進口和投資上的壁壘。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世界,更加開放、更加穩定的貿易往來必將促進經濟的發展。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蒂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在2010年之前使全球産量增長近2%,使國際貿易增長3%。

    但是,我們也不能夠盲目樂觀。這些經濟利益的獲得還需要進行一系列徹底、複雜的結構改革,在這場改革中,必是幾家歡喜幾家憂。這次的經濟震蕩很可能使國際貿易關係在今後的幾年中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直到最近,人們還普遍認為中國將會是這場震蕩中受影響最大的國家,因為中國效率不高的國內行業將會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而現在,很多國家已經轉變觀點,認為中國入世將給它們帶來巨大的衝擊。

    最多的擔心來自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各國,它們擔心自己已有的國外投資和出口份額會大量流向中國。在這裡,日韓兩國堪稱同病相憐。它們的擔心不無道理。近些年,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所佔得的份額迅速增加,順理成章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出口量必然有所減少。去年,中國吸引到的國外直接投資比東南亞國家要多出3倍多,這與10年前的情形恰好相反。

    為此焦躁不安的國家並不僅限于亞洲。入世問題是南非總統姆貝基本週在北京最主要的議題之一。墨西哥已經為在美國市場上與中國更加激烈的競爭而未雨酬繆,同時也準備根據世貿組織的條款進一步削減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其中很多商品關稅的削減幅度達到了100%。阿根廷、匈牙利、波蘭以及土耳其等國也正在準備降低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壁壘。

    首先打響的貿易戰場將是低廉的勞動密集型商品,比如:紡織品、服裝、鞋帽、玩具等,在這一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人們普遍預計,在2004年之後,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將會大幅減少對服裝以及紡織品的進口限制,所以屆時中國的出口量還會大幅增加。

    中國的競爭力相當巨大。據估計,印度工業的生産率必須增加2/3以上,才有可能趕上中國。據説,當在上海訪問的墨西哥商人得知那裏生産的襯衫每件的售價僅為1美元時,這些墨西哥人都“驚呆了”。很多生産商都在設法將自己的工廠遷徙至中國。

    中國帶來的挑戰還將涉及到精密産品——尤其是電子産品的生産。全球需求量的不斷下降使很多亞洲國家的出口導向性生産舉步維艱,也使很多美國和日本的公司將工廠遷至中國,以降低生産成本。這使馬來西亞等國家擔心,如此一來自己國家的失業狀況將難以緩解。

    中國同時還將在全球農業市場上獨領風騷,因為來自國外的競爭將使其國內的農業生産多樣化。如今,日本新鮮蔬菜進口量的40%都來自中國,也許最近兩國間的“大蔥”貿易摩擦預示著兩國其他貿易領域內也可能會陷入緊張狀態之中。

    但是,前景也有光明的一面。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再加上中國市場的完全開放,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增加出口的黃金機會。中國目前在紡織原材料上已是完全依靠進口,一旦中國的服裝出口有所增加,其對紡織材料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大。除此之外,中國對一些農産品的進口也很有可能會大幅上升。

    其他國家對於失去國際投資的擔心,也有些杞人憂天了。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的投資分析專家詹姆斯詹認為,國外生産商在中國的大量涌入已經有所減弱;而且,隨著競爭激烈化、商品價格下降、利潤減少,國外生産商對中國市場的青睞也許會在某一天消失。“事態的實際發展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悲觀。”他説。

    一些觀察家還認為,中國的一些鄰國政府把自己經濟政策失誤帶來的問題,盲目地歸咎於中國經濟的崛起。他們説,如果中國競爭力的增強可以激勵其周邊國家通過加速重組和促進改革來改善經濟的話,對於這些國家來説,當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當然以上做出的所有推測都基於一個關鍵的條件:中國能夠實現在世界市場上的自由競爭。儘管世貿組織的原則是保護自由競爭的權利,但是這卻很難得到確保。人們一直懷疑美國和歐盟是否能夠真的恪守承諾,在2004年取消對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配額限制。目前,貧窮國家要求歐美國家履行承諾的聲音已經在逐漸減弱,因為這種配額限制可以使他們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得到特殊保護。

    更有甚者,如果美國堅持不取消配額限制,其他國家也將有足夠的理由“冒世貿組織原則之大不韙”而對中國商品實行特殊的貿易保護措施。他們完全有可能在避免引發貿易戰的前提下,儘量延後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的開放時間。他們也有可能會維持實施所謂“反傾銷措施”的自由,而中國似乎一直是“反傾銷措施”的眾矢之的。

    實際上,如果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不振的話,樹立貿易壁壘的措施將很難遭到各國的拒絕。拉蒂先生説:“我擔心貿易保護現象仍會出現,不僅會出現在美國和歐盟,還會出現在一些較大的發展中國家,比如説印度和墨西哥。”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競爭者們能夠以多快的速度進行自我調整。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必須通過提高産品等級、加快技術革新以及增加管理效率來應付中國帶來的競爭。但是,在這方面的進展卻屈指可數。

    發達國家的一些産業也將面臨一段艱難時世:美國蘋果種植業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廉價商品的衝擊。但是,面對低成本商品的競爭,工業化程度較高國家的抵抗力普遍會比貧窮國家更強一些。

    對於那些高科技産品的供應商來説,他們將從中國市場的開放中大受其益。此外,拉蒂説,他們也要滿足中國對高科技合成紡織品的需求。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希望,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可以超過進口的增長速度,——儘管這還不足以彌補美國的雙邊貿易逆差。

    但是,真正的回報還是會來自於包括銀行、保險、通信、批發等在內的服務業,在這一領域發達國家的公司仍處在領導地位。詹姆斯詹説,這一領域內投資的增長將會超過製造業,儘管受開放步驟所限,中國對這些行業的限制在今後幾年內還會存在,並影響到該行業的發展步伐。

    中國進口外國商品的能力,毫無疑問地,要取決於她的出口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發達國家堅持要向中國開放自己的市場。然而,“貿易政治”並不是這麼地簡單。正像美國的鋼鐵大亨和歐洲的農場主所證明的那樣,雖然某些領域對於整個經濟來説並不十分重要,但是一旦這些領域謀求受到特殊保護的話,它們也可以掀起軒然大波。

    這種“政治法則”永恒不變,無論是在中國入世前還是在入世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之路,任重而道遠。

    

    英國《金融時報》 2001/12/1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