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外資企業帶來觀念革命

    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已經超過了2200家,從糖果到微電子,從電話到汽車,這些外資企業的産品覆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創造利潤。但是,除此之外,他們的管理機構、工廠以及商店也為中國職員工作觀念的改變提供了溫床。

    這些來自美洲、歐洲、亞洲的跨國公司帶來了一整套全新的經營觀念和工作態度,這些對於習慣了在國有企業中吃大鍋飯的中國員工來説,顯得那麼陌生、新奇。“他們帶來了個人行為觀念,” 魯特格爾斯大學(Rutgers)商學院的教授麥克爾桑托羅説,“中國員工開始漸漸懂得,他們個人的出色表現理應得到公司或工廠的獎勵。”

    現在有成千上萬的中國員工在外資企業裏工作,我們無法預測他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有多快;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一觀念轉變的過程將不可避免地得到促進。也許,下面三個中國人在外企裏的親身經歷可以説明一切。

    (一)

    在歐美大學,每年都會有一個向畢業生頒發學位的儀式,同時開始的還有蜂擁而至的校園招聘會。但是,這在中國大學裏還不常見。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中國的高校學生在畢業時只能依靠國家分配,而很少有自己的選擇。但是,這一情況在近些年大有改觀。90年代初,大量的國外公司涌入上海復旦大學的校園,向那裏的畢業生宣傳自己的公司,招募新員工。陳英(音譯)便是這些畢業生中的一員。

    當陳英在1993年7月畢業于復旦大學時,她選擇了在一家香港房地産公司工作。那裏的薪水相當不錯,但是當時的陳英並不僅僅滿足於此。她曾對自己的父母説:“我一定要有一家自己的工廠。”實際上,歐美公司更適合陳英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她甘願降低自己的薪水,受聘于美國的約翰森公司。

    幾個月之後,陳英在新公司裏遇到了一個在中國屢見不鮮的難題。一位同事要求陳英空運一批數量不小的塑膠瓶去美國,陳英對此相當疑惑,並詢問這位同事:“這批貨是為了趕訂單,還是應顧客的要求,還是僅僅為了增加庫存?”這位同事回答道:“這件事已經獲得了公司上層的同意,你不需要再過多的關心,只要做你該做的事情就行了。”

    但是,約翰森公司一直向員工灌輸的“積極思考、堅持原則、勇敢發言”的觀念提醒了陳英。陳英思考再三之後,還是堅持了自己的觀點,並站出來向公司高層提出建議:“如果我們真的是急需這些貨物的話,我們可以採取空運的方式;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增加庫存的話,我建議採用海運的方式,以節省運費。”

    這件小事成了她在約翰森公司任職過程中的一個轉捩點。“在當時我想,如果我為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站出來發言,而得到了公司的支援的話,那麼,這個公司就值得讓我留下來為其效力。”陳英回憶説,“但是,如果他們不支援我的話,恐怕我就會毫不猶豫地離開。”當陳英的主張得到了老闆的肯定時,“我有了繼續大膽闡述自己觀點的自信,”陳英説,“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下,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

    陳英也試著將這種觀念傳輸給自己的下屬員工。一次,一個女職員發現一批新進的乾燥機無法正常工作,她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陳英,並問她:“怎麼辦?”陳英回答説:“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你為什麼不自己想一想,並試著找出解決的辦法。”這迫使該女員工獨立思考,並最終使問題迎刃而解。

    “舊的思維方式僅僅是問老闆或是領導該怎麼做,而自己只能説‘是’。”陳英知道這種思維方式並無法適應新的商業競爭環境。

    (二)

    在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北京辦事處裏,黃新華(音譯)算得上出類拔萃。中學畢業之後,黃新華曾經在中國的東北油田作了三年的石油工人。接著,從著名的華東石油學院畢業之後,他和另外一名同學被選中到國家石油公司的總部作助理地質師,這份工作曾令班上所有的同學羨慕不已。

    最初,黃新華將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無論是論學歷、實踐工作經驗還是工作熱情,黃新華都理應得到升職。而且,為了能及時閱讀國外出版的雜誌,趕上最新的理論動態,黃新華還拿出自己的業餘時間來學習英語。

    但是,現實卻給黃新華澆了一盆冷水。他曾對他的妻子説:“我們單位的一些人只懂得討好領導。”然而,正是這些懂得討好領導的人得到了領導的賞識。7年之後,黃新華被調到了公司的另一部門,這一調動——在黃新華的眼中——實際上一種明升暗降。於是,他決定離開這裡。他將自己的簡歷投給了“英國石油公司”,並馬上被急於發展近海石油市場的英國石油公司視為至寶。

    毫無疑問,英國石油公司在薪水上有明顯的高低等級,這一點與原來的國有公司大相徑庭。但是,在這裡,上級與下級之間卻更加容易溝通交流。黃新華的老闆經常走到他的桌子前,向他請教;而黃新華也發現,老闆更希望自己直呼其名。

    在1997年,英國石油醞釀了一項新的投資計劃,為此,公司的負責人找到了黃新華尋求幫助。“告訴我們,是否會有足夠的客戶對我們的計劃感興趣。”一位負責人對黃新華説。黃新華同時也得到了一個黃金機會來找出問題的全部答案——“你被選中來負責這個計劃。”老闆對他説。

    “中國職員大多習慣了簡單地服從,”黃新華感嘆道,“這裡對我來説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黃新華的新工作同樣薪水豐厚。“在這裡,我們的薪水完全與我們的工作表現相掛鉤。承擔更多的責任,也就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薪水。”在英國石油工作的十年裏,黃新華的薪水增長了近十倍。

    黃新華現在已經可以與他的家人一起出國旅遊。“在幾年前,這樣的假期我甚至連想都不敢想。”。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通過旅遊和上網來擴大自己的視野,同時也能同那些發達國家的青年人一樣,有足夠的個人發展機會。

    (三)

    對於嚴孫芳(音譯)來講,在“上海—太平洋陶瓷公司”工作會議上所看到的一切,都與她已經習慣了的傳統思維格格不入。她的一位同事由於遲到了半個鐘頭而受到了老闆嚴厲的訓斥,而嚴孫芳在一旁看著、聽著、驚詫著。“我並不想聽到任何的解釋,”老闆訓斥道,“如果你們家離這兒比較遠的話,那麼就請你提早動身。但是你必須保證準時到這兒。”

    如果換成是嚴孫芳原來的單位——上海半導體設備廠,遲到、拖遝早已成了家常便飯;許多工人甚至在辦公室或是車間裏看報紙、閒聊來打法工作時間。但是,在新的公司裏,人們做什麼事都是風風火火。

    上海—太平洋陶瓷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公司的老闆經常強調,公司的成功完全要靠員工的表現。“如果你們有任何好的建議或想法,大膽説出來,”他説,“你們必須有‘主人翁’的態度。”

    他並不只是説説而已。有一天,老闆要求嚴孫芳影印一份重要的合同,但是公司辦公室裏唯一的一台影印機卻恰恰在這時候出了毛病。嚴孫芳把這一情況告訴了老闆,並滿心以為這件事一定會被壓後再做。然而,她得到的回答卻是:“影印副件必須在今天出來。”

    禍不單行,恰好今天維修部的電話也打不通。於是,嚴孫芳只好跑遍了整個寫字樓,卻發現所有的影印機都被佔用著。最後,她跳上了一輛計程車,到附近的一家賓館裏租用了一台影印機,及時地完成了影印。

    直到現在,嚴孫芳在回憶起這件事時,還不禁連連搖頭。“如果是在我原來的單位,類似打車去影印這樣的事兒是絕對不會得到允許的,”她説,“但是,在‘上海—太平洋’,沒有任何的藉口而言。令我高興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承認。這種感覺真是棒極了!”

    嚴孫芳在工作中形成的觀念同樣在影響著她的家庭生活。她與她的丈夫——一位海關職員——一直要求她們11歲的女兒按自己的興趣自由發展。“很多中國的父母強迫他們的孩子學習鋼琴或是小提琴,”嚴孫芳説,“但是,我們只是鼓勵小女兒獨立思考。”

    如今,大多數嚴孫芳過去的同學都在國企裏面工作,與嚴孫芳比起來,他們的工作更加穩定。但是,嚴孫芳並不以為意。“合資企業的命運完全操縱在市場手裏,”嚴孫芳説,“它隨時都有可能破産。但是,我對我的選擇並不後悔,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四)

    “很多外資企業帶到中國的行為方式和工作態度,對於大多數西方人來説,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但是,在中國人的眼中,這些態度和方式卻頗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著名作家丹尼爾羅森如是説。

    

    美國《讀者文摘》 2001年12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