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游客給亞洲旅遊業帶來希望

    中國內地遊客成為亞洲旅遊業復興的最大希望,同時,也令亞洲其他國家、地區喜憂參半。

    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裏,你必須在香港與深圳交界處的羅湖關口等上一個小時才能通過。而在假期或是週末,這裡更是人山人海,在入口前排隊等待的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但是,香港的官員們卻希望這樣的長龍更長一些。從這周開始,港深邊界海關的開放時間將延長半個小時,直至每天的深夜。“我們都開始抱怨了,”一位香港海關的高級官員説,“衛兵們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雖然他們解決不了餓肚子的問題,但是卻解決了另一種饑渴:旅遊業的饑渴。延長海關的開放時間以及香港政府為了吸引內地遊客而採取的其他一系列政策,預計將可以增加3000個就業機會,並會帶來每年2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實際上,隨著中國競爭力的日益增強以及西方市場的持續低迷不振,亞洲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把經濟復興的希望寄託在了中國內地遊客帶來的旅遊收益之上。據預計,明年將有超過1000萬的中國遊客在亞洲各大旅遊勝地度假,其總消費額將達到180億美元。考慮到受日前恐怖活動以及反恐戰爭的影響,亞洲民航業的業績下降了近50%;在此背景下,中國遊客簡直成了亞洲航空業的生命線。

    香港工藝大學酒店與旅遊管理系的中國事務協調員張漢秦(音譯)先生説:“現在,只有中國遊客的錢包裏有錢,而且他們總是成群結隊地到來。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把中國遊客看作了經濟復興的希望。”

    在之前的很多年裏,中國政府對於內地遊客出國旅遊的限制相當嚴格。自70年代早期起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內地似乎都處於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在鄧小平1979年打開與國外的商業聯繫之門後,僅僅只有國家高級官員以及商人等很少一部分中國人才能獲准出國旅遊或是考察。

    但是隨著中國越來越富強——尤其是中國的南方,其國內生産總值在1993年到1998年之間翻了兩番還多,就連普普通通的中國公民也能承擔得起出國旅遊的費用。同時,中國政府也在積極增大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中國政府鼓勵富裕的中國人出國旅遊,以表明中國與世界貿易聯繫的加強。今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政府隨之也放寬了若干項政策規定,例如宣佈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到17個東南亞地區的國家觀光旅遊,其中還包括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亞洲其他國家早就把中國14億的人口看作了潛在的旅遊業資源。在來自傳統經濟強國的遊客紛紛撤走的今天,人們希望中國遊客可以改變國際旅遊市場的疲軟狀態。在近兩個月內,亞洲的各大旅遊勝地一直很難看到日本遊客的身影。而在一些地區,歐美遊客的數量在近期減少了近一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香港,中國內地遊客的數量增加了25%。如此的變化令人們頗有所思:中國遊客平均每天旅遊消費僅僅比美國遊客少55美元。

    這樣的數字使亞洲所有國家的旅遊大門都為中國遊客所敞開。很多國家和地區也都放鬆了對中國遊客的簽證限制。香港將每日對內地遊客的數量限制放寬至1500人,並準備開展一項在全港的計程車司機之間普及普通話的特殊計劃。一些亞洲航空公司還紛紛增加了通往中國內地的航線。馬來西亞則在中國中部及西部地區發起新的宣傳攻勢,並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新的旅遊代理處,除此之外,還在中國中央電視臺上頻頻亮相。即便是斯里蘭卡也不甘寂寞,開始向中國人宣傳自己。“浩華國際”(Horwath)公司亞太區旅遊顧問尼格爾薩摩斯先生説:“其他所有國家的經濟都處在衰退之中,所以,赴國外遊覽的中國人成了一股新的經濟力量。”

    但是與此同時,內地遊客在大多數國家心中的形象也是毀譽參半。在日本,中國內地人所犯的案件佔了所有外國人參與的犯罪案件的一半;一些警察還擔心更大量中國遊客的涌入會産生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柬埔寨暹粒的吳哥神殿附近,一家家便宜、簡陋的旅館裏擠進了大量來自上海的遊客。

    尤其是在香港和台灣,人們已經開始爭論是否應該毫無節制地滿足內地人的旅遊慾望。由於香港已經在1999年決定建設一個迪斯尼樂園,其市場目標便是瞄準了內地人,所以香港政府公佈了在全港範圍內修建纜車、蠟像館、水上樂園等一系列的計劃,來吸引內地遊客。同時,禁止吸煙的問題由此引發。之前,香港立法中有一項在公共場所內禁止吸煙的立法,但是如今這一立法將被撤銷,原因是擔心禁煙的立法會使香港的酒樓無法吸引到內地的遊客。“聯合海鮮”連鎖酒樓的經理托尼塔姆先生説:“內地人喜歡一邊吃飯,一邊吸煙。如果禁煙的立法繼續生效的話,恐怕會令內地人對香港酒樓望而卻步。”如今,塔姆先生酒樓收入的30%都來自於內地遊客。

    實際上,誰也不能拒絕來自中國內地遊客的誘惑。從人數上來講,中國內地遊客將會控制整個亞洲旅遊市場。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至2020年為止,中國內地將每年向外輸送1億人次左右的遊客,其中將會包括各個階層的人士。從明年開始,在廣東的移民工人將不必返回原籍所在省份去申請簽證,而只需參加廣東的旅遊團。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積極為準備出遊的中國公民創造更加便利條件,並已經同埃及、希臘、馬爾他等距中國萬里之遙的國家簽訂了雙邊旅遊協定。“這些遊客同時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國的文化、經濟大使,是中國復興的標誌之一。”摩根斯坦利的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安迪謝如是説。

    

    《新聞週刊》 2001/12/1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