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現代化目標邁進——觀《詹天佑》一片有感

    上個週末,筆者在中國上海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影。和我同時觀看影片的,還有一千多名身著整齊校服的高中生。

    影片講述了上個世紀初,一位著名的中國工程師在惡劣的條件下,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自力更生修建鐵路的故事。影片的主人翁詹天佑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鐵路建築師,他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建設鐵路的精神鼓勵了幾代創業的中國人。這次,詹天佑的故事再度被搬上銀幕,今年九月在北京首映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稱讚這部影片具有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國內的許多傳媒也稱該片“生動再現了詹天佑高尚的人格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精神。”

    這部飽含愛國主義熱情的影片讓我聯想到了中國的現實。剛剛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將進一步敞開國門,迎接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和外國專家。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如何培養民眾對外國和本國事物的正確認知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工程師詹天佑的奮鬥史所傳達的正是一種體現了這一需求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後的一個世紀之後,發揚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再度成為歷史對中國大眾的要求。

    目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相信自己的國家已經有能力在保留本國特色的同時通過“拿來”外國人的資金和技術發展本國的經濟和文化。在外國先進生産和管理經驗和本國特徵之間尋找平衡點。

    支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人在國內佔多數,人們相信自由的雙邊貿易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內改革的深化,將改革的動能逐漸從經濟領域轉移到政治領域。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權的完整性和民族性不會受到絲毫的影響。

    《詹天佑》一片的導演孫道臨在影片問世之後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鐵路修築的故事,我們想表達的是,應當如何在接受外國先進經驗和資金的同時,掌握自己國家經濟命脈的問題。”

    影片分三個階段展現了詹天佑的鐵路建築生涯。從1904開始,他負責設計並指導了從北京出發,穿過萬里長城向西的一條鐵路。在修建這條鐵路的過程中,詹天佑接受了來自外國專家的技術協助。

    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國的第一位大總統孫中山先生走上政壇。為了在推翻了封建統治之後的中國大地上發展國民經濟,他倡導建設一個覆蓋全國的鐵路網路。應孫先生的號召,詹天佑滿懷熱情地投入到了建設鐵路網路第一期工程的建設工作中,克服萬難,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影片的最後階段描述了詹天佑在中國東北與日本人展開卓絕談判,阻止日本人佔領當地鐵路的經歷。

    由於為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一代鐵路建築大師詹天佑于1919年的春天與世長辭。

    上個世紀60年代初,人們開始關注詹天佑的愛國精神。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曾經留洋求學,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詹天佑由於個人經歷帶有太濃的資本主義色彩,充其量只能被稱作一個“愛國知識分子”,不可能得到廣泛的宣傳。

    而今,影片《詹天佑》成功地再現了這位優秀鐵路工程師的一生。雖然影片在拍攝手法和人物的塑造方面還存在不少值得改進之處,但總的來説,這部影片的整個故事流暢,內容充實,並且不乏感人肺腑的精彩片斷。比如,詹天佑帶領其工作人員穿過長城那一幕戲,就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另外,影片還以倒敘的手法再現了詹天佑在耶魯大學的求學生涯,含蓄地暗示了海外留學的經歷對詹天佑的影響。

    《詹天佑》一片以其突出的愛國主義色彩贏得了中國各階層人士的廣泛讚譽。但坐在我身邊和我一起觀看電影的高中生們卻顯得有些缺乏熱情。看來,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之中,中國政府還應該繼續加強其愛國主義教育,類似《詹天佑》這樣的影片還得派上更大的用場。

    

    英國《衛報》2001年12月12日


電影《詹天佑》國慶主打
江澤民讚電影《詹天佑》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