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的巡航導彈計劃

    中國新的巡航導彈計劃近期取得了重大突破。雖然還未得到官方的證實,有證據表明中國巡航導彈計劃的進程比人們預想的要快。

    1995年俄羅斯的相關報道揭露中國正在研製可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據該報道稱,巡航導彈的最終生産設備被運到了上海。媒體原先普遍認為該報道所指的巡航導彈是俄羅斯的Kh-15(北約代號AS-16"反衝")空地巡航導彈。但最近有消息表明這一巡航導彈項目似乎更接近於Kh-55(AS-15"肯特")導彈系統。另據1995年的一篇報道,中國進行了一次超音速無人駕駛飛行器的飛行試驗,很有可能是一種巡航導彈或者超音速靶機。

    據信,中國更早期的巡航導彈是由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設計的。導彈設計是以海鷹-1型和海鷹-2型(也就是"蠶"式)反艦導彈家族為基礎的。後來則大量參考了海鷹-3型衝壓噴氣動力導彈和海鷹-4型渦輪噴氣動力導彈的設計。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中國為研製巡航導彈建立了8359研究所和國家巡航導彈研究所。一般認為巡航導彈研究所只是海鷹機電研究院的新名稱。

    自1991年以來,西方先後使用RGM-109以及UGM-109(不同發射平臺)型戰斧式巡航導彈對六個國家進行過打擊。這使得中國方面有機會進行工程學逆推,掌握相關技術。美國1991年到1998年在伊拉克,1995年在波斯尼亞,1998年在阿富汗和蘇丹,1999年在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共使用了了600枚以上的戰斧式巡航導彈打擊軍事目標。有報道指出至少有六枚戰斧式巡航導彈落地後彈頭未爆炸,彈體保持一定程度的完好。有人認為其中一些被修復並運到中國。中國因此掌握了大量與巡航導彈相關的先進技術。這些技術可能包括:慣性導航/全球衛星定位(INS/GPS)制導、電腦軟硬體、電氣設備、動力補給、彈體結構、彈翼、燃料系統和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

    外界相信一個在中國被稱為X-600的巡航導彈研製計劃早在1977年就開始了。一種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于1985年進行了實驗。第一種射程約600千米的巡航導彈已于1992年開始投入現役。這種巡航導彈的代號可能為"紅鳥-1"型(HN-1)。從外形上看,它很像俄羅斯的Kh-55型導彈。它的中段彈體上有一對可折疊的平直翼,尾部有可折疊的垂直尾翼和水準尾翼。

    發動機安裝在導彈的尾部,發動機進氣口則被設置在彈體下部。導彈彈長6.4米,彈體直徑520毫米,翼展3.0米,發射品質大約1400千克。設計要求導彈能夠攜帶300至400千克的彈頭,可以是一枚9萬噸當量的核彈頭,也可以是高爆裝藥。制導方式中段為慣性制導,外加地形比較修正,很有可能還有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修正,末段為地形比較,並使用電視錄影機觀測目標和精確制導。

    有報道指出導彈的圓周誤差概率(CEP,也稱"圓周命中概率"或"圓周命中精度",指彈著點所分佈的圓的半徑)已經達到了5米的水準。但這只是樂觀的估測。導彈的飛行高度由一部雷達高度表控制,大約為20米。有報道指出一種改進型的發動機于1992年完成,而紅鳥-2型巡航導彈則于1996年服役。紅鳥-2型的射程增加到了1500至2000千米。

    下一個的升級産品,紅鳥-3型,正處於發展階段,其射程可能增至2500千米。紅鳥-1/2/3型的最初型號是陸基的,從輪式車輛上發射。其後的型號可以由水面艦隻、潛艇或飛機發射。陸基巡航導彈裝有串聯固體燃料助推發動機,能使導彈從發射架上彈出,然後自行脫落。另有報道説中國的093型攻擊型潛艇將裝備一種遠端潛地巡航導彈。它裝在莢艙裏從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中射出。空射型巡航導彈則可以裝備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的轟殲七、殲八IIM和殲十一型(俄羅斯蘇-27"側衛")戰鬥機。

    

    《簡氏防務週刊》2001年12月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