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來的東巴文字

    在與緬甸邊境接壤的中國雲南省麗江地區,生活在群山之中的少數民族——納西族的東巴文字被認為是現存的最後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看起來宛如插圖,很招人喜愛,在日本的中學生中頗引發了一股熱潮。不過,30萬納西族人中,能夠自由閱讀寫作東巴文字的人已是屈指可數。當地正嘗試讓孩子們繼承這一古老的文字。

    精通者不足10人

    在高聳入雲的秀麗山峰——玉龍雪山的麓地,麗江地區中心地帶有一家“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由於位於海拔2400米的高山,非常寒冷,和才四等8人圍坐在屋檐下燃燒的火塘前,專心致志地閱讀、抄寫“東巴經”。

    “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裏都沒學過東巴文字。一年前開始到這兒來從頭學起。我爺爺能熟練使用東巴文字,所以我也想學一學。” 和才四説到了他來這裡的動機。

    東巴經也可以説是納西族的百科全書,約有1000種、25000冊經典。由於字與字之間大多以省略意義書寫,因此只知道一個一個的字也無法理解。現在能夠熟練閱讀這些經典的“老東巴”已經剩下不到10人了,而且大多是八九十歲的老人。

    和才四等8人是從各個村子選出來的未來的老東巴幼苗,被稱作“小東巴”。集體教育從去年剛剛開始,大多數孩子們住在研究所裏,每天由老東巴和研究所的研究員們教他們讀寫經書、學習納西族舞蹈和傳統儀式。

    麗東現在開始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東巴文字教育。麗江郊外的黃山鄉有座黃山完小,某天下午前去採訪時,從六年級教室傳來了朗讀東巴文字的聲音。

    兩年前以當時還是四年級的40人(現為六年級)為對象開始教育,每週3課時。由於還處在實驗階段,教科書是手寫的。發起這一教育的前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琳娜説,“這些孩子們將在初中畢業之前,接受共六年的實驗教育。我們將視其結果編寫真正的教科書,推廣文字教育。”

    漢語普及的背面

    東巴文字基礎詞語有1200,加上重復的則近2000。不過,説是字,其實更接近於圖畫,因此孩子們抄寫板書時很有興致。李瑛閃爍著大眼睛,説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認識東巴文字。有一次我在村裏看見了,就想哪一天能學一下就好了。”

    東巴文字之所以現在面臨生存危機,一個原因就是“文化大革命”。老東巴和即貴回憶説,“當時批判説,出現牛頭馬面的文字不是文化,是迷信。我兒子討厭這個,就沒學。”

    約佔人口九成的漢族的文化深深滲透到納西族村落,這也加速了納西族獨特文化的衰退。在黃山完小,東巴文字教育之外的課程全部用漢語、漢字,校內到處挂著“請講普通話”的牌子。

    雲南省作為旅遊勝地,在海外頗受矚目,兩年前,省會昆明擴充了國際航空路線,開通了直飛日本關西機場等航線。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所長趙世紅嘆息説,“旅遊和商業對納西族也産生了很大影響。要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古代文化實在是很難。”

    

    《日本經濟新聞》2001年11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