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入世:中國經濟騰飛的又一轉折

    樹木離不開森林。自從去年中國與美國就中國加入“WTO”達成協定後,現在大量的精力集中在一些細節的磋商上。例如,是否允許外國人擁有49%或50%的電信公司的股份,這對於推動中國加入“WTO”似乎有相當的困難,而就一些細節方面問題似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但就中國的“WTO”會員地位這個敏感問題卻是不能疏忽的,在宏觀經濟條件下這是一個重要的協議。“對於中國來説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轉捩點”,謝安迪説。香港的經濟學家摩根斯坦萊猶恩維特説:“我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保證,這一保證遠比我們所預期的要複雜得多。

    經過三個月的間歇,中國加入“WTO”的問題又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從下個月起中國將與“WTO”成員墨西哥和瑞士繼續磋商那些未完成的問題。隨著最後兩項協議的達成,“WTO”的全體成員將完成正式的協定或草案,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把這一決定提交給世貿組織日內瓦總部。此外,最後的協議敲定將延遲到十月份。

    屆時,真正的爭辯即將拉開序幕。爭論的焦點是針對於出口這個敏感而棘手的問題。例如,近日中國的大蒜大量地涌入南韓的事件無疑使這件問題更加明朗。

    “WTO”會員資格從宏觀經濟學上講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從長遠的貿易上看比要求中國實現她的貿易法規要強得多。會員資格的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應是中國作為“WTO”成員國的消費者,他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自由並且可以用最低的價格購買更好的商品。許多經濟學家説,用選擇消費者來支配生産者便是我們常常説的所謂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法則。中國的領導們在選擇不同的經濟模式上要比他們過去協調消費者和生産者之間的矛盾更加英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种經濟模式也被證明是正確的。

    亞洲經濟的快速成長,最終選擇了鼓勵生産者支配消費者的模式,這是何等的清楚、直白的,這也正是中國的發展進程。日本的生産者,即使經歷了十年的經濟危機,依然會得到寵愛和保護。南韓的生産者在連續不斷的經濟變革之下受到了多次打擊,但是它仍然可以誇耀説他們國家的消費者現在依舊享有許多實惠。

    國際經濟學院的學者——華盛頓智囊團的一名成員説,中國努力加入“WTO”是想儘快地以消費經濟模式來取代出口加工貿易的模式,這才是決策的真正動機。顯然它起到了1970年以來至1980年亞洲經濟“奇跡”的作用。

    中國在經濟發展方向上一直眾説紛紜,其實,其經濟比日本或南韓在技術引進或投資上更加公開和自由。中國在國外貿易和投資上比印度也更勝一籌。自從該組織1947年成立起每一個“WTO”的成員都參照關貿總協定去辦事。

    中國的“WTO”會員資格將結合選擇市場消費的發展模式和許多有關改革方針和經濟政策,而這些方針政策的産生必然由基本法來決定。東濤(音譯)——香港波士頓第一信貸銀行的經濟學家説,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很大不同在於外國企業家對於企業的所有權的擁有程度上的不同。他説,今年上半年中國公司通過向外國出售股份而提高80億美元增長程度,下半年可能再提高40億至5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投資承諾上升324億美元,根據中國政府的數據統計較之前些年上升25%,。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外國累計直接投資超過3250億美元,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企的到來,中國的外企總量將發生顯著變化。肖先生在Mongon Stanley上曾説過,“中國在五、六年內外企的數量將達到30%”。

    雖然現在的市場導向還不十分明顯,但一個主要的變化是公開選擇外國投資並且以市場為主導的生産機制初步形成,當然這些都需要商業銀行系統的商業運作。不管是國企還是政府,銀行系統對於亞洲大多國家來説都是政府執行政策的直接或間接的工具,銀行可以長期利用消費者的儲蓄並且直接貸款給生産者,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但是,中國也有一點與眾不同,那就是中國的銀行系統至今還沒有出現過金融危機,而亞洲其他國家的銀行商業行為不受政府約束時,其在正常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

    中國財政體系的改革面臨幾個不同的問題。當中國進入“WTO”的時候首先需要一些改變,這種改變是在目前商業規章不太健全的情況下在商業銀行系統內建立必要的解決方案。

    其次,解決國有企業與國家銀行糾纏不清的債務問題也許是中國領導人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在解決國企與銀行糾紛的過程中,萬幸地是中國沒有遇到財政的危機。如果中國政府只注重稅收和貸款的成績,那結果會出現偏差。如果稅收停留在佔GDP的15%,而銀行貸款比率有30%的任務未完成,其結果使政府貸款佔GDP的比率在10年內達到100%。根據Salomon Smith Banney的經濟學家們的推測,其解決的辦法是減少不良貸款,增加政府稅收。

     “WTO”會員資格是昂貴的,需要付出很大代價,對於加入“WTO”的國家的企業來説需要有一個很長的適應與發展的過程,因為這些企業要面對更多的競爭者。調整後的或新的銀行業更擔心的是企業的償還能力,它們更加慎重地選擇貸款的對象。為了國有企業生存,銀行系統將支付更多的信用貸款,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這是一件好事,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説,私人企業得到這種信用貸款的機會較少,因為在現行的金融體制下,小企業幾乎找不到從銀行貨款的任何條件,儘管銀行業擁有中國最多的老百姓的儲蓄。

    從宏觀經濟學説,中國成為“WTO”成員的作用將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發生轉變。據研究和預測,中國的進口比它的出口更加可觀,在時間上也更短。長期的對外貿易的確越來越難預測。東南亞已經面對來自中國市場的競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1995年到1999年年均年增長15.8%,而東南亞國家的增長只有5.7%。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占整個亞洲對美國出口的20%,在1995年上升14.7%。

    貿易數字顯示,為什麼中國沒有做其他選擇,而是選擇了消費拉動經濟的模式,這種僅僅是模倣其鄰邦的出口拉動經濟的模式。去年,南韓4700萬人口對美國出口312億美元,如果中國每個工人的出口達到南韓工人的水準,那麼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會達到8370億美元,或者佔全球對美貿易的83%。

    最終中國將讓它的消費者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在嘗試了災難性的高關稅和長期的市場封閉後,中國將在 “WTO”的廣闊天地裏振翅高飛。

    

    《遠東經濟評論》2000年9月20日

    

相關新聞

韓泰日官員支援中國“入世”

東盟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益於國際貿易體系

中國加入WTO後的中歐經貿關係

我“入世”雙邊談判僅剩一國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為期不遠

穆爾説中國能在年內加入世貿組織

歐盟貿易委員歡迎中國儘早加入世貿組織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正在穩定的進展

石廣生表示中國加入WTO將為海外華人投資中國創造機會

香港工商界積極準備迎接中國入世

中國入世香港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朱總理強調中國入世後對外開放將進入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