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藥的世界化與現代化(下)

    和其他問題相比,應該在多大程度上推進中藥的現代化的問題則更具爭議性。

    支援中藥現代化的學者之一便是現任中國第一流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的喬望仲教授。

    喬教授説,“傳統”二字應當從我們通常所説的“傳統中藥”這個約定俗成的説法中拿掉,因為“傳統”二字常常意味著頑固和僵化,對進步和發展的事物所持的態度往往是故步自封的。

    喬教授的觀點在學術界得到了廣泛的支援。甚至連一些中醫藥界的老前輩,如現年81歲高齡的著名中醫專家嚴政華博士指出,傳統的以切脈為主要手段的診斷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了,“只會三個手指搭脈便敢自稱中醫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嚴博士説道,“中醫藥如果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求新求變,就會最終走上消亡的道路”。

    但是持不同意見的人則堅持認為,過多的以西醫為主導思想的現代醫學訓練會弱化中醫醫師的獨特技能。

    然而,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沈志祥博士來説,這些問題同一直妨礙中藥同世界接軌的“中藥作為一種科學的可信性” 問題相比而言就要遜色的多了。

    “一些人到現在還堅持認為中藥作為一種科學的可信性仍是未經證實的,他們認為人們對中醫藥功效的信任只是基於道聽途説而不是可靠的證據,還認為中醫不是一種可靠的純粹的科學。”

    顯然,中藥和現代西藥之間存在的巨大分歧不是輕易能夠彌合的。

    中藥理論的支援者們稱,中藥5000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本身就是其功效最有力的臨床證明。

    但是中藥的質疑者們依然主張中藥理論在解剖學上行不通的説法,並堅持認為中藥的神奇功效沒有堅實的證據可以證明,其療效都是天方夜譚般的道聽途説,進而認為中藥的可靠性依然值得懷疑。

    一些人還認為,中藥理論的核心思想即氣血流動於全身經絡系統,並可通過穴位加以調節的學説不能在科學上得到嚴格的驗證。

    這樣類似的爭論似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甚至連中國大陸研究人員所進行的大規模的中草藥臨床研究也飽受人們所持的懷疑目光的困擾。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

    按照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著名醫師、整形外科和創傷學教授劉屏鐘的説法,人們之所以在中藥功效是否確實的問題上眾説紛紜是因為中國的研究人員並不總是堅持國際上約定俗成的臨床研究方法論的準則。

    結果就造成了中藥研究人員許多公開出版物在得到學術界普遍認可之前,為了迎合國際上通行的方法論的要求,頻繁地在其他學術刊物上一再地進行簡單重復,損害了中藥的療效形象。

    儘管中國在古典書籍中記載著大量的十分有開拓性的關於中醫器械和藥物用法的醫學論述,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卻是人們對中草藥本身的作用機理還缺乏科學的理解。例如,中草藥的化學組成究竟是什麼?在每一個藥草的許多成分中究竟那些具有醫療活性?

    正如劉教授所注意到的那樣,絕大多數傳統中藥在現代科學和現代醫藥獲得大發展之前其理論和實踐就已經相當成熟了。

    但一直以來,人們對中草藥本身所知甚少,對特殊草藥配伍製成的專利藥物的煎劑及其在生理學上對疾病的作用機理更是所知不多。

    然而,仍有許多人對中藥的功效堅信不疑,但是要想讓中國以外的那些已經控制了主流衛生保健行業的西藥從業者對中藥的功效也深信不疑則又是另一回事了。

    然而,儘管要讓西藥從業者也對中藥充滿信心決非易事,但是中國人必須做到這一點。世界上最大的保健食品和藥材産品市場在美國,而掌握著這個市場大門準入權的則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中藥要想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通過這個部門的嚴格檢測。

    正如中國已故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曾經注意到的那樣:“除非有一天科學能夠合理解釋中藥的作用機理,否則持懷疑論的人就永遠不會消失。

    對主流市場的巨大刺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沈志祥博士稱,去年中國中藥製品海外出口總額為50億元人民幣,其中低附加值的藥草原料出口占了超過一半的份額,其餘則分別以中藥萃取物和專利中藥製品的形式出口海外。

    考慮到目前全球草藥産品市場每年貿易額約為200億美元,且以10%的年增長率擴張,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藥草製品這個大蛋糕中僅佔3%的份額。

    雖然在國際市場中所佔份額不高,但如果算上中國國內市場五百多億人民幣的中藥製品消費量(這還不包括天然保健品的數額),中國中醫藥産業的市場總量也是不容低估的。巨大的國內市場消費量已經完全可以消化掉中國國內中藥生産廠家的生産能力,這使得他們對國際市場失去了進取心。以擁有300年悠久歷史的北京老字號同仁堂為例。這個年銷售額近2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頂尖中成藥制藥公司似乎只專注于國內市場的行銷開發,而無暇、無力更無心顧及海外市場。

    但是海外對中國傳統中藥的興趣卻不斷高漲。中醫藥管理局的沈志祥博士笑著説,“我們中醫藥管理局連走廊上都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國的來訪者。”

    國際制藥行業巨頭如Merck制藥公司、法扎制藥公司(Pfizer)和強生制藥公司(Johnson & Johnson)都想滲透到中藥領域來分一杯羹,因此他們對同中國制藥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研究和開發中藥的項目均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沈博士補充説,目前中國僅和法國的制藥公司就有超過20個進行中的聯合藥品開發項目。

     “為了打進美國市場,我們現在已經有三個中藥産品在接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藥理試驗和評估,其中一種中藥産品是用來治療肺癌的”,沈博士透露道。

    亞洲其他國家也為中藥在世界經濟中所擁有的巨大潛力而感到歡欣鼓舞。

    中國的香港特區政府更是毫不諱言自己希望成為“國際中醫藥中心”的雄心壯志。同樣,為了保持自己在中醫藥領域的地位,中國台灣也宣稱要成為“中醫藥科技之島”。

    而香港、台灣以及新加坡的一些主要制藥企業為了加大對中藥的研發力度或為了確保獲得高品質的中藥原料,紛紛選擇同中國大陸企業合作,設立合資企業。

    中國已經是公認的世界經濟強國之一,隨著中國的入世,中國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積澱的獨特的中醫藥科學也必將獲得全世界的廣泛認可。

    《海峽時報》2001年9月2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