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藥的世界化與現代化(上)

    在擁有500個床位的現代化醫院裏,醫生用草藥混合物治療病人,用中國傳統的中藥製劑給病人注射。

    這是在北京西苑醫院和廣安門醫院見到的情景,在慕名而來的廣安門醫院的2500名患者看來,中國傳統中藥在它古老的發祥地依然充滿鮮活的生命力。

    上個世紀的前五十年,正是大多數中國傳統文化受西方文明影響最嚴重的時期,中藥是受外來文化威脅最大。在西藥的衝擊下中藥幾乎銷聲匿跡,此後幾經挫折才又恢復了活力。

    中藥的復興要歸功於共産黨領導下的積極的中藥現代化工程,這個旨在恢復中藥生機的系統工程中,中藥研究自1956年以來就變成了中國正式的第三級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政府主導下的積極的研究終於獲得重大突破,一大批治療腫瘤、心臟病、肝炎以及瘧疾等疑難雜症的中藥製劑和治療手段在臨床應用中獲得很好的效果。這些新的製劑和治療方法有些是來自一些古方、偏方,其他是最新的中藥研究成果。

    不僅如此,西藥和中藥研究之間的交流和對話也已全面啟動。

    西藥和中藥在理論上還存在著分歧。西藥理論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之上,而中藥理論則是建立在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説的基礎之上。

    和西藥只重視“對症下藥”有所不同的是,中藥更關注患者身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健康狀況,它試圖從病灶找到病根,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在中醫中常常會出現用不同的藥物治療同一種疾病或不同的疾病用同樣的藥物加以治療的現象,這其實都是不同的病人在發病本質上有所區別的緣故。

    然而,在當代中國,訓練有素的醫生們普遍能夠在某些中藥科目上有所專長,並在不同程度上將中醫藥理論靈活地融入醫療臨床實踐。

    針灸就是中醫中藥理論獲得突破性發展的領域之一。

    伴隨著20世紀70年代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對北京的訪問,一系列生動展現中醫對病人實施針灸情景的照片見諸西方報端,那些全身插滿了銀針卻似乎一點不感到疼痛的病人的照片震驚了全世界。

    而今,針灸療法已經在西方正統醫藥界中贏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認可,而這在20年前則是難以想像的。

    其他中醫藥科目會不會也能像針灸那樣很快得到認可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記者訪問了中國衛生部下屬的北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沈志祥博士(Shen Zhixiang的音譯)。

    在對中藥的未來前景表達了謹慎的樂觀的同時,沈博士指出:“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其他一些相關問題,但我認為中藥時代終於來了。”

    沈志祥談到,目前世界天然藥物市場總容量約在一百五十億美元,中國的中藥已出口到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為六億多美元。雖然在國際市場所佔份額不高,但如果算上中國本身市場三百多億人民幣消費量(約合四十六億美元),應該佔整個世界市場的三成了,這還不包括天然保健品的數額。

    他指出西方有利的環境對中藥的重新崛起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種對藥物更為全面化的訴求無疑提升了中藥對大眾的吸引力,中藥關注病人整體的健康狀況的特點使它有別於西藥,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視。

    不僅如此,在全球回歸自然運動的推動下,為取代副作用較大的化學製劑藥物,人們對天然的、以中草藥為基礎的藥物和保健産品的需求急劇上升。

    但是沈博士也承認説在中藥的復興道路上還有不少難以逾越的障礙。“我們在中藥的品質控制上還有一些問題。一部分假冒偽劣中藥製品還有繼續蔓延擴散的危險,偽造侵犯專利中藥配方的現象依然存在。”

    沈志祥強調説,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品質標準、生産貿易,到智慧財産權、涉外法規等等,全方位促進中醫藥現代化,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關鍵。

    沈博士還強調保持中藥獨立性,使之不成為西藥的一個分支。沈博士説,為解決品質問題,中國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分階段逐步採用一系列被稱為“5 P”的中藥品質管理髮展的規範體系,即藥品生産品質管理規範(GAP)、藥品生産企業監督管理規範(GMP)、藥品非臨床研究品質管理規範(GLP)、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GCP)以及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GSP)。

    “我們能夠保證,那些在西藥裏被視作毒素的重金屬元素,即便只有一絲絲微量的存在,也不允許留在我們的中藥配方中。我們還保證,我們中藥製劑的生産環境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現代制藥工業的生産環境完全一樣,因此中藥製劑的品質是沒問題的。”

    另外,儘管中藥的品質一直呈現多樣化發展的趨勢,但中國政府當局正在著手解決這一難題。

    按照藥品生産品質管理規範(GAP)的要求,人們就必須保證中草藥必須是地道的藥材,即藥材要生長在最為理想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下,決不能被化肥和其他污染物污染。

    《海峽時報》2001年9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