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揚子鱷瀕臨野外滅絕

    在中國,龍一直是皇權和吉祥的象徵。這種在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説中無所不能的動物是如此“尊貴”,中國人甚至把它認作整個中華民族的祖先,自己則是“龍的傳人”。不幸的是,如今中國僅有的現實的“龍”,卻碰上了真正的麻煩。

    中國學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神話中“龍”的形象很可能來源於棲息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揚子鱷。雖然近些年來的人工餵養使中國揚子鱷的絕對數量已超過瀕危線,但是,這種被當地居民稱作“土龍”的珍稀短吻鱷魚仍無法擺脫瀕臨野外滅絕的困境(聯合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規定物種的野外消失為“野外滅絕“)。專家們認為,目前野外生存的揚子鱷已經不到130隻。這個數字也就是中國野生揚子鱷的總數。它表明現有的野外成年鱷不能形成可生存種群,已從自然狀態的功能上滅絕了。

    長江中下游一帶海拔200米以下湖泊溪流縱橫交錯的沼澤濕地曾經是揚子鱷棲息繁衍的樂園。5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大片濕地被開墾成農田,大部分湖泊溪流被水利改造或填土建房造田。開發過程中,大批揚子鱷流離失所,或因洞穴被損,無處冬眠而活活凍死在野外,或直接被人捕殺。現在,它們只能在被村落和稻田包圍的池塘裏艱難地維持生命。其中最大、最有希望的一群有11隻,生活在一個農戶的池塘裏,周圍有VCD出租店、農舍和廣袤的稻田。

    動物保護協會的鱷類專家約翰森布亞那松博士預言,除非得到人類有效的救助,揚子鱷將成為歷史上第一支野外滅絕的鱷類動物。森布亞那松博士及其學術合作者的研究結果將刊登在生物保護期刊上。

    “它們是稻田裏的流浪者。” 森布亞那松博士説,“往日的棲息地已不復存在。它們從一塊稻田流浪到另一塊稻田,卻始終沒找到合適的家園。”而野生揚子鱷的生存前景可能比“130”所能反映出的更糟。因為它們的自然繁殖幾乎已經停止了。1997年,一隻雌鱷捕食了已中鼠藥毒的田鼠而死,後來解剖發現,其腹內有42個發育中的鱷卵。此後,揚子鱷的自然繁殖就宣告結束。

    詹姆士羅斯,世界生物保護協會的執行官員表示,此項研究結果應該喚來果斷的行動。“如果我們聽之任之,它非滅亡不可。”為了研究倖存的中國揚子鱷,森布亞那松博士和同事們跑遍了13個揚子鱷自然保護區,還有其他許多已知的或僅僅是有可能的揚子鱷棲息點。

    可是他們真正找到的揚子鱷仍然少得可憐。“我們去的第一個保護區據説有好幾百隻揚子鱷,” 森布亞那松博士説,“可是我們看到的只有兩隻。水裏還有一隻水牛。”直到那時,他才真正意識到這個物種面臨的嚴重危機。科學家們本想到沼澤地裏找尋,可是,森布亞那松博士説:“我們去的都是農家院子或水稻田。”

    研究者們總是在夜間出動,用的是平時可折疊放在箱子裏的充氣筏子。他們頭戴頂燈,仔細地搜尋著水面,等待從飄浮的揚子鱷眼睛裏折射出的光芒。最終,他們只找到23隻揚子鱷。基於從當地農民那裏搜尋到的資訊,他們認為現存揚子鱷數目的上限只有130隻。短吻鱷魚家族除了揚子鱷之外只有美洲鱷了。後者的體積是前者的兩倍多,對人類更具攻擊性。

    美洲鱷的生存也曾收到無限制開墾的威脅。但佛羅裏達大學的鱷科生物學家肯特韋列特認為,現存野生美洲鱷的數目在100萬至200萬之間。美洲鱷的重新興旺,也為野生“土龍”家族帶來了希望。

    “這種動物的恢復速度驚人。”韋列特説,“它們有極強的繁衍能力,但那需要合適的棲息環境和必要的保護。”

    對揚子鱷來説還有一個有利因素——中國人認為鱷魚肉有抗衰老等有益健康的食療功能。森布亞那松博士介紹,90年代初經中國林業部批准,北京、安徽兩家酒店具有資格以每公斤2000元的價格經營揚子鱷鱷肉菜(通常被切成小片,以蔬菜和米飯作輔)。儘管野味的風行會引起偷捕、獵殺國家保護動物的行為,但森布亞那松博士認為從整體的角度看依然有益無害。中國人口眾多,每一塊有用的土地幾乎都被開作耕田,能帶來經濟效益的動物往往會受到更好的保護——如果可以人工飼養的話。

    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野生動物繁殖中心揚子鱷人工繁殖取得巨大成功,現在已突破8000隻大關。繁殖中心曾數次將69隻人工鱷先後放養到皖南地區的自然保護點,但後來這些鱷大多不見蹤影,沒有生成野外種群,有幾隻還因捕不到食物而餓死在稻田裏。專家們認為放養失敗的原因是棲息地小,週邊無大片濕地,水生動物少,放養的鱷捕食能力又弱;同時,放養鱷野外不能進行繁殖,大概與沒有良好的灌木叢可供壘巢産卵有關。到90年代末,放養便中止了。

    專家們認為,現在挽救野生鱷還是要堅持人工放養。當然,必須首先要加大執法力度,保存好現有丘陵低窪地帶棲息地,下決心恢復擴大一些水塘周邊濕地。多放養人工幼齡鱷到現有野生鱷種群中去,將人工繁育出的卵放到野外嘗試自然孵化等等,辦法是很多的。

    森布亞那松博士還説,過去,中國人的環保意識不夠。現在,政府開始加大力度進行對珍稀動物的保護行動,其中當然包括一度被遺忘的“土龍”。

    

    《紐約時報》2001年8月2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