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最近,北京召開了以加強知識分子工作為主題的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曾慶紅主持了會議。如今,由江澤民主席提出的“三個代表”思想已被中國人逐步看作“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新的發展階段。曾慶紅在會議中表達了對這一思想的支援,並號召人們在實際工作中善待知識分子,尊重他們對社會發揮的巨大作用。“我們必須為知識分子營造比較好的工作環境,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營造民主活潑的學術環境,營造比較舒適的生活環境,營造尊重理解的社會環境。”曾説。

    自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知識分子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在這些階段中,由於具體的歷史條件不同,環境不同,知識分子的境遇也有所不同。在舊的體制之下,人才一度遭到扼殺,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埋沒,生産力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時至今日,中國的用人機制和人才成長機制恐怕還不能説已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這造成的不利局面有:一方面是人才難以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卻是庸碌之輩安如泰山。

    正因如此,中國領導人看上去對加強知識分子工作心情迫切。在北戴河專家座談會上,江澤民主席客觀回顧了廣大知識分子在黨的80年奮鬥歷程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強調了在新形勢下,黨和國家要做好知識分子工作,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這也是對著名的“七一”講話中關於知識分子和人才工作論述問題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現在,曾慶紅也在發言時強調,知識分子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這項工作是事關黨的興旺發達和國家長治久安的一件大事。

    人們不會忘記知識分子在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1949年,廣大知識分子曾經同工人農民一樣,對新生活充滿了希望。他們熱烈響應毛澤東“爭取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的號召,投身到各項事業中去。那幾年,無論是在教學的課堂上,在科學研究的實驗室裏,還是在工礦企業,在廣闊的農村,無論是在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歲月裏,還是在生産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踐中,知識分子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一大批海外遊子也紛紛回國,為了民族復興的美好願望在艱難中進取。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導彈研製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在科學受到極大蔑視的“極左”條件下創造的奇跡。

    1978年進行的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改革作了思想和輿論的準備。當時,中國知識分子以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大討論之中。從那以後,無論是作為經濟改革發端的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還是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無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確立,無不包含著各界知識分子的艱辛探索。

    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可謂深入人心。然而,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卻未必真正理解了“尊重”二字。

    “官本位”意識在中國流傳了千百年,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判斷一個人有沒有作為、有多大作為,不少人習慣於看這個人有沒有“做官”,甚至有些人以為尊重知識分子就是讓他“做官”。可以説,目前中國的知識分子整體狀況仍然是不盡如人意的。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仍沒也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科技向現實生産力轉化能力薄弱、高新技術産業化程度低,依然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

    針對這一狀況,曾慶紅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的知識分子工作,一要不斷更新觀念,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的觀念;樹立人才資源的浪費,是最短視的行為,是最大的浪費的觀念,真正把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二要努力開闊視野,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我國人力資源的優勢。

    當前,中國知識分子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方面是吸納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另外,中國急速發展的經濟急需大量年輕的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理論家等各方面的專家。

    曾慶紅的講話表明,中國領導人已把知識分子工作的重心置於建立和完善人才資源的管理及運作機制之上,意識到整體環境對知識分子成長的重要作用。

    

    英國廣播公司2001年8月1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