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開闢農村建設新路

    貴州,中國最為貧困的省區之一。但正是在這片遙遠的高原上,村民們剛剛解決了一個困擾了他們祖祖輩輩近兩百年的難題。在貴州農業科學院的幫助和國際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援下,這裡的村民實現了穩定充足的供水。除此之外,他們還植樹造林,將一塊塊荒蕪的土地變成了果實纍纍的桃園,使土地重新恢復了生産活力——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成功地實施了以村落為基礎的自然資源管理方式。

    這種管理方式充分説明:只有長期與本地自然資源打交道的當地村民才最了解當地的資源狀況,也最希望保護好當地的自然資源。所以,這種方式吸收當地村民參與到管理和保護當地自然資源的決策過程中。在習慣了“自上而下”傳統管理方式的中國,這種方式稱得上是新穎而高效的。貴州的這個農村自來水建設項目已經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極大關注,因為,其他一些花費了更多的撥款卻以失敗告終的供水工程與這裡的巨大成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貴州成功的關鍵就是當地村民的積極參與。

    紮根群眾

    從1995年開始,貴州農科院的研究工作者們便開始與貴州省昌宣縣的村民合作。當時,村民們在乾燥的冬季必須到兩英里之外的地方取水。要維持一個四口之家的日常用水,你必須要花費整整半天的時間。

    即使如此,村民們還是沒有足夠的水來飲用、做飯、洗衣和洗澡。也難怪當研究工作者們問起當地村民最為頭痛的問題是什麼時,“供水問題”成了異口同聲的答案。於是,研究小組開始與村民合作在“東口”以及“小寨”兩處各搭建了一個輸水管道系統,目的便是為約有50戶人家的村落供水。

    研究人員們與村民緊密配合,積極了解村民們所掌握的當地水資源狀況和地理特點。要知道,這些村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與這片土地長時間的朝夕相處使得他們對這裡的狀況相當熟悉。

    系統建設

    在經過適當的培訓之後,村民們自己獨立承擔了供水系統的搭設工作。處於對自身能力的了解和自信,村民們幾乎沒有要求外界派遣任何的技術工程師。每一個村莊都會有一兩個自己的技術能手。

    在系統的搭建工作完成之後(小寨的供水系統建成于1996年,東口系統完工於1998年),研究人員還與當地村民一起致力於系統的維護和改善。他們還經常召開全村會議來制定恰當的規章制度。比如,村民們決定裝設水錶來計算用水量、收取水費。收取的水費被集中起來管理,這其中,大部分用於供水系統的修補和維護;一小部分用於雇傭一名管理員,以從事系統的日常看護。

    受益匪淺

    這裡的系統一直正常運轉,供水從未中斷。由於供水系統的科學管理,村子裏女村民的工作量相對減少。總的來説,現在的村子在每年的冬季可以節省約540個工時。

    最初,政府的負責部門並沒有對此項目給予高度的重視,因為這只是眾多農村建設工程中挺不起眼的一個。實際上,自來水供水系統建設已經在中國的其他農村地區有所嘗試,但怎樣維持系統長期運轉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小寨、東口的自來水系統操作給政府官員們提供了一套嶄新的規章制度。這其中,村民自我管理運作是維持系統高效運轉的關鍵;但是,僅僅是簡單的建設一個自來水系統,而後再把它交給村民,還遠遠不夠。那樣的話,村民會找不到主人的感覺。只有村民直接參與了系統的建設過程,他們才會覺得:“這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應該好好照顧它。”

    商機無限

    自來水系統為村民節省下來的工時使得他們可以在那些以前荒蕪的土地和斜坡上開墾果園。村民們還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並保護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林地。從1995年到1997年,這裡的人們共植樹45000棵,平均每戶植樹1000棵。

    碩果纍纍的果園已經成為了村民們額外收入的重要來源。同時,研究小組還在這裡進行新樹種的研究測試,併為村民們提供果樹種植、蟲害預防等相關農業技術的改善和更新。但是,在選擇種植何種果樹的問題上,研究小組從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

    最初,“專家們”曾建議種植栗樹,但是當地村民對此顯然有不同意見。儘管栗子價格不菲,但是栗樹的生産年限比較短暫;而且,還需要村民們在農忙時節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照顧。由於村民們還有許多的其他農作物要管理,所以時間是最關鍵的。

    村民們更加傾向於種植桃樹——桃樹成長迅速,並結果較早;除此之外,桃樹還可以在野生環境中生長。因此,村民們認為桃樹更適合當地的土地狀況。在1990年,這裡種植了大約5.4公頃的桃園,涉及到了64家農戶。

    村民們如此關注于這一項目,是因為他們在果園上傾注了自己的勞力和資金。正如一位當地村民所説:“現在我們正在學習更多有關種植、管理以及市場銷售等方面的知識,因為我們希望收穫更多的果實,賺更多的錢。”

    人們期望,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建設項目融入當地村民豐富的生産實踐經驗,更多的中國農業人口可以儘快的擺脫貧困。

    

    “中國線上”2001/7/30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