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印度商人投資的最熱門目的地

    最近,中國廣東省副省長湯柄權率團訪問了印度孟買。這是廣東省第二次組團到孟買尋求投資。去年,當中國廣東省代表團訪問孟買時,孟買商會只在它的會議廳舉行了歡迎會。而這次,孟買商會為滿足200多名印度商人的要求,特意在孟買最豪華的飯店——泰姬宮飯店預訂了宴會廳,因為印度商人十分渴望到中國去投資發展。

    當然,並非所有的印度商人都要到中國去辦廠,但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打算充分挖掘中國低成本的製造能力,在中國尋求商機。有些人還想擴大與中國的貿易聯繫和技術合作關係。目前來看,儘管大額投資還是涓涓細流,但包括印度資訊技術系統有限公司、塔塔公司等一些印度最著名的企業已開始計劃籌備,有望推動這涓涓細流最終成為洪流。

    印度駐華使館商務參贊帕特奈克對這一趨勢表示贊同,他説:“印度商界在中國拓展商機的勢頭正呈上升趨勢。”但他並不完全贊同印度商家只是被中國低成本的製造能力所吸引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目前的外貿進口總額接近3000億美元,而印度只分享到了一小部分。從這兩個數字看,其中蘊藏的機會不言而喻。印度國家銀行中國辦事處(上海)總代表斯旺更進一步指出:“對於印度來説,在經濟規模、提高效率、遵守時間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多向中國學習的地方。”

    在中國,印度商人不必和百來個部門打交道

    其實,中國的“誘惑”是多方面的,不僅可以使印度加入開發世界十大新興市場之一的行列中去,中國的投資環境還可為印度商家提供很多在國內無法得到的機會。這點從中國對待外來投資的態度就可看出,而印度在這方面卻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中國,吸引投資的決定權早已經下放到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了極個別的投資外,地方有權批准一切。因此,印度商人大可不必像在自己國內一樣要與百來個部門打交道。印度Aptech公司行政主任克拉對此深有感觸,他讚揚道:“我們為尋找在中國的合作夥伴花了半年時間,但一旦雙方簽約,所有在中國的事情進展非常快。”巴龍(印度)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莫千達尼對中國官員的幹練還舉出這樣一個例子:他在一次午餐會上向一位來訪的中國官員詢問當地的投資情況,沒想到這位官員對近5年來到當地投資的所有公司都瞭如指掌,令所有在場的印度人為之震驚。

    印度最頂尖的鑽石出口公司搬到了中國

    長期以來,中國言出必行的記錄更是令人感受深刻。1985年,中國決定推行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然後做到了。1990年,中國推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結果也實現了。1994年,中國決定控制通貨膨脹,最終也成功了。所有這一切都推動了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全印工業聯合會主席卡蘭垂認為,中國政府做了很多實事。他問道:“中國公司會有來自59個不同部門的巡視員經常光顧嗎?當然沒有。”高效的管理帶動了中國經濟高效的發展。就拿印度最自豪的行業———鑽石切割業為例,中國公司在10—15天內可完成切割、加工、交貨的全過程,而同樣的工作在印度則需要45天。從這些差距就可明白,雖然有人叫嚷印度要保護自己的優勢,政府必須對此保持警覺,但印度5家最頂尖的鑽石出口公司還是搬到了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還有高品質的基礎設施為其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以中國廣東省為例,這一個省就有176個對外碼頭、10個工業發展特區、1900公里的高速公路以及龐大的行動通訊用戶,僅發電一項就相當於印度全國的1/3。在過去20年內,廣東在基建領域共投入了2800億美元,令印度震驚。高投入帶來的回報更是令人難以置信,從1978年到2000年間,廣東經濟平均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長,2000年國內生産總值達1150億美元(相當於印度的1/5),外貿出口達919億美元(是印度的3倍),22年間吸引外資達988億美元,僅2000年一年就達122億美元(相當於印度的6倍),全球500強有近一半落戶廣東。

    中國大學生讓印度IT技術大公司又意外又沮喪

    今年以來,當一個印度IT技術大公司招聘軟體工程師時意外但又沮喪地發現,來自中國上海的大學畢業生的成績遠遠高於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其原因在於:從1999年開始,中國政府推出了跨世紀工程,提高中國的高等教育成果。諸如西門子、貝爾、微軟等許多跨國公司都紛紛與中國的大學合作開展科研項目。為此,印度不少IT産業的大公司正將目光投向中國。印度IT産業的支柱之一——印度資訊技術系統有限公司管理主任尼勒坎尼表示,他們目前已開始評估在中國設立發展中心的可行性。目前,面對著中國下一步將要大規模發展IT教育産業的熱潮,印度公司更是高興地感覺到有了用武之地。

    中國的承諾使之與眾不同。中國的承諾無處不在,不僅包括經濟、教育等領域,甚至還有體育。中國承諾將為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基建領域投資200億美元就是一個明證。如果到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辦那天,北京的每個人都會講英語,你不必為此感到大驚小怪。

    

    《今日印度》2001年5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