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席捲亞洲的中國勞務

    亞洲勞動力開始跨越國境,誘因是正日益成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亞洲各國各地區為了避免工廠的流失而從國外招聘廉價工人。“中國衝擊”正由“物”及“人”發揮著巨大的影響。

    不可逆轉

    台灣大型電腦廠家ARIMA工廠的生産線上,泰國、菲律賓女工的身影引人注目。這裡全體工作人員的30%是外國人。該公司負責人説,“我們正好達到法定界限,其他電腦廠家的情況也大致相似。”

    1991年,台灣當局解除雇用外國人的禁令。在那之前,當局允許台灣企業到大陸投資,苦於人事費用高漲的企業相繼把工廠搬到了大陸。當局擔心製造業空洞化,響應留在台灣的企業的要求,開始允許雇用薪金低廉的外國人。

    現在,台灣的外國工人約有32萬人,已達到全部就業人數的約5%。

    最近,由於資訊技術(IT)不景氣,台灣失業率不斷惡化。“必須減少外國工人”的意見也隨之而起。但台灣大學吳忠吉教授指出,“這很難,因為財界認為沒有外國人,台灣的工廠就沒法維持下去。”

    電子零件生産廠商村田製造所新加坡工廠,超過1000人的生産線上的工作人員中有10%是中國人。該公司一直雇用新加坡人和鄰國馬來西亞的工人,幾年前開始積極雇用中國人。定塚皓社長説,“和馬來西亞人相比,中國希望工作的人格外多,因此能以短期簽約這種對企業有利的方式雇用到大量優秀的人才。”

    不僅僅是該公司。在新加坡的工廠正廣泛地雇用中國人。由於有繳納雇用稅的義務,外國人的勞動成本比新加坡人還要高。儘管如此,中國工人還是有自己的優點。

    中國特別是廣東省的工廠,主要雇用那些解雇比較容易的短期工。一旦不景氣,就馬上減少雇用人數,徹底降低成本。要和這種做法競爭,其捷徑就是原封不動地引入“中國式”作法,大量雇用中國工人。

    由於擁有13億這一壓倒性的人口背景,中國進入了大量生産出口廉價産品的時代。亞洲的工廠不斷遷入中國。工廠一旦消失,生産線上的工作連同其週邊工作崗位也將消失。

    擴大到技術人員

    “至少要確保生産線以外的雇用。”各國各地區即使減少本國國民單純勞動的雇用機會,也傾向於接受低價或低條件的外國工人。

    “準備好了嗎?”這是5月份台灣3份雜誌共同實施的調查報道的標題。對高新技術人員的求職條件進行調查後發現,台灣只能滿足一半求職者的工作需求。相反,大陸卻能提供2.6倍的工作機會,因為大陸對技術人員的需求急劇增加。報道預測,“近期內台灣高新技術工程師將大量赴大陸求職。”

    已經有許多傳統産業的工程師在大陸工作了。5年前開始在廣東省某家台資企業工作的一位技術人員説,“離開台北家人的生活很難受,但是從事的産業已經開始向大陸轉移,台灣沒有條件好的工作。”而且,人員的移動已經單純從工人向技術人員擴散。

    日本也準備引入

    6日,中國廣州市內某家賓館召開了一次與眾不同的就職説明會,目的是GE、愛立信等外資企業在香港的當地法人和40家香港企業一起“吸引”中國通訊技術人員與金融專家去香港。前來參加的求職者是事先通過網路選好的2500人,不限于廣東省當地,北京、上海、天津也有人專程前往。

    一旦雇用就可根據工作時間獲許在港居留,這背後當然有香港特別行政政府的支援。香港工廠向大陸流失,只剩下IT業和金融業。因此以高薪和自由空氣為武器採取了吸收大陸豐富人才的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2001年7月1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