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北京:奇跡發生的地方

    對於一個剛下飛機的外國人來説,你的確很難讓他對北京説出“perfect”(完美)這個詞。污染的空氣會讓你的眼睛幹澀,整座城市的建築都籠罩在一片灰濛濛之中。那些曾經璀璨的古老寺廟和宮殿在林立高聳的現代化高樓大廈的夾縫中黯然失色,歷史的遺跡正在人類的視野中淡化甚至消失。北京周邊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推土機推平,在那些土地上,只有的民工和巨人般的起重機在忙碌著,他們將欣喜擺在臉上,將建設一個嶄新城市的希望寫在眼睛裏。大部分的西方人都不會喜歡眼前繁亂的景象,於是他們就武斷地以為,上海才是中國的未來。

    然而他們錯了。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與北京相比,只在一個方面佔據優勢,那就是:商業。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説,真正有潛力的地方還是中國的首都——北京。他們相信,中國共産黨終究會向這個地方傾注更多的精力,他們相信,在這個表面平靜的城市下面,蘊藏著無限的機遇。於是人們從全國各地匯聚到這裡,不管是合呼規定的還是不合規定的,機會、機遇還有這裡的文化氛圍,在他們的眼中具都有無限的誘惑力。“在北京,有學生、藝術家、官員、經理、企業家……所有的人都是來來去去,所有的人都在尋找一塊生存的空間。這裡是個大市場!”潘史毅告訴我們。潘史毅曾經在中國一個最貧窮的省擔任政府官員,如今他已經成功轉型成為該省頂尖級的實業家。

    中國人可以在這裡徹底改造自己,——就像這個城市永遠都在改造自身一樣。儘管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現在,這裡所有的居民——包括中國最高國家領導人,都還在焦急等待著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做出最後的選擇,等待著他們決定2008年的奧運會是否能夠在首都北京舉行,但此時此刻,北京已經做出了能將世界上任何其他一個國家光芒掩蓋的宏偉而壯麗的城市建設規劃。如果這些計劃如他們所願朝前推進,估計總共要花費200億美元。實際上,這也只是北京正在進行的全面改造中的一部分,從高聳入雲的商務大廈到低矮樸實的衚同小街,北京前進的腳步沒有什麼可以阻擋,無論奧運會是否在這裡舉行,這裡的變革都將繼續。

    批評家們也許能夠找出若干理由來説明為什麼奧運會應該在別的地方舉行,其中最常引用的一條原因恐怕就是北京那糟糕的空氣狀況了。同時,北京現有的種種設施無論如何也不能應付奧運會中的各種賽事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與觀眾的需求。不過,即使是這些非難者也不能夠否認北京變化的能力。只要是在北京居住過的人,都不得不佩服這個城市巨大的凝聚力——它可以在一夜之間讓某塊地方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然後在幾天之內把它變成一座美麗的城市花園,裏面遍地都是鮮花、綠草以及從別處移植過來的5米高的大樹。當他們才僅僅擁有一個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可能而結果還是未知數的時候,北京就已經掀起了一場城市改造的浪潮。儘管在舉辦奧運會所需要的37處場館設施中仍有22處還只是在圖紙上體現,但是在北京北部的一塊面積為405公頃的土地上,那曾經是破舊而雜亂的老居民區如今已經開始出現5個健身房,一個能容納80000人的露天體育場,一個運動員村,一個媒體中心和一個展覽館。

    也許是這些變化太過生動,以至人們很難注意到在這個正在朝四週蔓延的大都市中每天都在發生著的數百萬個體的變化。這裡的居民們説,在中國要想實現自我的價值,沒有比北京更好的地方了。“這是一個悖論,”張劍英在他1995年出版的有關中國文化轉型的《中國爆發》一書中如是説。“你可能會認為北京的居民在政府的控制下會很鬱悶,但事實並不是那麼簡單。”實際上,正是北京複雜的機構使得各種制度具有更多變通的可能。

    正是這種自由成為北京成長的動力,如今北京已經成長為中國藝術創造的中心。在北京的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地下室裏,總能找到一些地下俱樂部,這裡的樂隊至少是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城市的兩倍,他們活躍在小舞臺上,演奏著自己用生命體驗創作的音樂。

    對於那些渴求交流的中國藝術家來説,散佈在首都各種賓館、大廈的大廳甚至古老的城市塔樓中的形形色色的藝術畫廊,是這個城市的誘惑力所在。上海出生的管理人員朝斯陳説,除了北京,她不會生活在中國的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她選擇了朝斯——chaos,“混沌”的意思,作為她的英文名字)。從中國的一所一流藝術大學畢業之後,朝斯來到了紐約。在那裏,經歷了一番奮鬥,她終於組織了一次中國現代藝術展。去年,她又回到了北京,而吸引她回來的主要因素就是北京的整個文化群體——那裏混雜著學者、商人、演藝明星、媒體記者、外交官,還有文化苦旅中的獨行者。她説,“理念,想像,創造力,智慧,變化……北京擁有這一切。”

    北京的藝術魅力還在於它總是在不斷更新。歌手崔健,39歲,被譽為“中國搖滾樂之父”,他認為北京的居民有種特質,那就是“他們對外地人的包容。”崔健自己的父母于50年代從中國東北的一個工業城市搬到了首都北京。“實際上,北京所有具有創造力的居民都曾經是外地人,”他説。追溯到古代,藝術家和文人們都不遠千里來到北京,為的是尋求皇宮貴人的庇護。如今,他們所嚮往的卻是這裡的文化氛圍。對於搞音樂的人來説,北京簡直就是一個錄製唱片的基地。“嚴肅的音樂人最後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歸屬,”約翰陵説,在雪梨待了4年,這位職業貝斯手終於在1993年回到了北京。

    實際上,這座城市並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的搖籃,即使是企業家商人們也都説,在北京,商業的風險大,可回報會更大。在中國的第一次網際互動的浪潮中,許多原本在地方投資的人都來到北京,嘗試所有他們能夠嘗試的領域——在網際網路建設方面,北京完全可以足夠自豪地聲稱超過了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城市。在這一浪潮中沉浮的人們,或許會一夜之間就傾家蕩産,然而他們總是能夠瀟灑地一甩頭,然後從零開始。“北京是個生命力旺盛的、不斷繁育出希望和機會的地方,”網際網路顧問敦坎克拉克如是説。他在上海生活了4年,去年來到北京。“在這裡,我們從來不必為變化擔心。”

    許多北京的合作夥伴之所以選擇了這裡是因為這裡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這裡擁有中國最大的人才市場。“北京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全國最高的,”研究者王曉東,一位優秀的民族主義的作家如是説。“中國80%的博士生都是在北京接受的教育,”高密集的知識分子隊伍使海淀高校區不斷繁衍壯大擴展,最終自然過渡成為一個中國矽谷——中關村,這已經成為中國知識經濟的一個典型範例。就在五年之前,北京的居民們還為大量涌入的不合法的外地人口而感到憂慮,300萬沒有戶口的人們充斥著這個城市,居民們擔心這會破壞北京的社會穩定。在北京居民眼中,這些外地人使這個城市本來就不豐富的資源變得更為緊張,他們在製造著垃圾,使用著公共交通設施,燃燒污染嚴重的煤球來取暖和做飯,本來就不充足的水供應也不得不抽取給他們一部分。但實際上,北京高昂的生活費已經使當地的居民們通過工作市場獲得了大體的平衡。

    外地人在北京的日子也並不十分好過。結婚得不到法律的認可,生了孩子也不能夠上國立的小學,一旦出了什麼意外,如果沒有什麼有效的證明,他們也往往被認為是擾亂社會治安而被驅逐回原籍。所以,許多外地人在掙了一些錢之後都願意回到老家。有關外地人的各種規章制度都是嚴格而冷漠的——儘管如今一些北京的居民已經開始爭論説政府機構也應該為那些流動人口提供相應的服務,因為正是這外地人在從事著大量“北京人”不願意做的工作——但是迄今為止他們卻避免了北京人口的爆炸,而在亞洲其他的大城市,比如説卡拉奇和雅加達,人口過度擁擠的狀況正在加劇。

    實際上,對於北京來説,一個更為直接的威脅是在過於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自我的膨脹和文化的迷失。IM裴,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至今仍在為北京消逝的古老城墻而惋惜。在20世紀50年代席捲中國的那場“文化大革命”風暴中,大部分的老城墻被毀於一旦。“城墻一被推倒,城市的發展就變得難以控制,”裴在最近一次參觀由他的公司設計的中國銀行總部時説,“在這一點上,北京應該像巴黎學習。”按照他的觀點,中國人應該使自己的首都保持古老的風貌,因為它們代表著中國民族本位的東西。而現代化的區域應該建在城墻外邊,在1949年北京剛剛解放的時候,近代著名的建築師梁思成曾經提出過類似方案,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於是,今天,當我們舉目遠望,我們看到的只有城市中“煙囪的叢林。”

    確切地説,目前讓北京最難駕馭的部分恰恰卻是北京最讓人激動的地方。在北京海澱區的中心,有一個被叫做“三村”的地方,那是個外來人口的聚居地,雜亂而糜濫如同任何一部現代狂想小説。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落腳在一大片空地上,回收垃圾的人在那裏搭起了破磚爛瓦的屋子,他們的架子車或者是牲口就栓門外邊。周圍的房子裏也都住著外地來的建築工、修理工、清潔工還有城市巡邏員。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破爛的、幾乎被人遺忘的荒蕪的飛地,卻生存著80個地下樂隊,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之所以選擇住在這裡一方面是因為這裡便宜的房租,另一方面是因為這裡離一個私立的音樂學校很近,不過那所學校如今已經不存在了。

    “在中國,除了北京你再也找不出這樣的地方,”王可,一個25歲的來自貴陽的年輕人這麼説。貴陽是中國南方的一個城市,那是個個相對落後的地方。王可1998年的時候來到了北京,如今他已經是一個重金屬搖滾樂隊的主唱。去年,他們的樂隊與某家唱片公司簽訂了灌制錄音帶的合同。這些天來,這個“村子”裏到處流傳著一種説法,據説在8月份將有一個歷時7天的地下音樂的慶祝活動在長城東邊的一片沙灘上舉行。80個流浪的樂隊都期待著能夠在那裏演出,與他們同樣滿懷期望的還有60個從北京市區來的流浪歌手。“這將是一場中國人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王可説。這個年輕音樂人的頭髮染成了栗色,很長,束成一條辮子紮在腦後,手臂上刺著説不清楚圖案的紋身。

    王可和他的鄰居們在這裡的生活簡陋、混亂卻又無奈。他們常常是睡到下午,然後在狹小的房間裏蹦跳一整夜。他們將棉被釘在墻上,徒勞的試圖借此來消滅一些噪音。在北京炎熱的夏天,來自中國東北的搖滾青年趙天一和他的夥伴們統統光著膀子,對於順著他們的眉毛和鼻子滴落下來的豆大的汗珠似乎無知無覺,宣泄著被稱為“壞孩子”的憤怒。在他們附近的某個地方,堆著一些破舊的木板,幾匹馬從碎木屑堆上伸出腦袋,安靜的觀望,到為這裡呆板的風景做了點綴。在遠處,中國矽谷古樸的辦公樓在陽光下閃耀著,所有這一切構成的圖畫告訴我們——在這裡,任何奇跡都有可能發生。

    微軟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001年7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