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悠悠窯洞情

    延安的窯洞在30年代曾是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根據地。如今,昔日容納過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革命聖地已經成為供人參觀的博物館。還有許多黃土高原上的居民仍然以窯洞為家,或者對窯洞生活的“舒適”唸唸不忘。

    延安本地的居民總是堅持説,窯洞並不是城裏人眼裏那種骯髒而潮濕的貧民窟。由於它有著樸素簡陋的外表,人們總是忽視了住在裏面的舒適性。

    在中國北方,窯洞要比岩洞多得多。“窯洞裏有著天然的冬暖夏涼”,在一個灼熱的下午,延安市外辦官員張中強(音譯)説:“你往裏面走得越深,就越感到涼快。”張先生並不是一個窯洞居民,但他説他一直希望是。

    張先生還擔心年輕人會丟掉這個富有濃重地方色彩的居住傳統。這些年來延安的經濟發展和時尚變遷,使許多年輕人更傾向於住進鋼筋水泥結構的現代公寓。張先生覺得那種房子既要費錢保暖降溫,又失去了地方特徵。

    曾經有位日本高層官員評論説,中國太貧窮了,因為還有人住在窯洞裏。這引發了一場外交上的軒然大波。

    其實,如果配有良好的通風、精心的粉刷和現代化的家用電器(如太陽能熱水器),窯洞完全可以被改進成中産階級的住宅。

    據媒體報道,中國建築師吳良鏞已經提出了40個建造“新型窯洞”的方案。這種窯洞有著獨立的臥室,賣價為每平方米150元。

    延安城市建設安全檢察員曹先生説,他所住的窯洞,並不僅僅意味著一個供家人遮風擋雨的小屋。“住在窯洞裏,可以和附近窯洞裏的人家保持非常融洽的鄰里關係,因為大家都是互相看著長大的。要是在公寓樓裏,你可能都不知道對門住的是誰。”

    在延安城的四週,無數的窯洞使黃土高坡看上去像密集的蜂巢。幾百年以來,這種居住方式是缺乏木材和平坦土地的選擇。

    延安城現在共有14萬的城市人口和約200萬的農村人口,但延安窯洞不僅屬於延安人。在中國人心裏,他永遠和共産主義偉人和抗日戰爭聯繫起來,具有不朽的意義。

    在抗日戰爭時期,即使日本人將炸彈丟進延安河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些最終成為新中國領袖的共産黨人也咬緊牙關堅持了過來。今年,隨著中國共産黨建黨80週年掀起的“紅色旅行”浪潮,延安又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當年共産黨人住過的窯洞被保存得完整無缺,甚至還展示了一對據説毛澤東用過的短襪,以及一堆這個不停地抽煙的革命者留下的一堆煙頭。

    離毛的窯洞不遠的地方是周恩來曾經的住所,被當地人稱為“二位總理窯”。住過那兒的除了新中國的開國總理周恩來,還有周恩來撫養過的一位四川孤兒,他就是後來在1988年到1998年間擔任了10年總理的李鵬。

    60年以後,在距這些窯洞不到十分鐘路程的地方,是中國年輕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延安大學。大學還把最上層的窯洞開闢成了大學生宿舍。

    當記者問到張先生,延安為什麼不開闢一個窯洞旅館,讓旅客們都住進窯洞屋子,體驗一下毛澤東和周恩來當年是怎麼生活的,張先生的眼中閃爍出興奮的光芒。

    “這麼多年來,我不停地告訴周圍人這個構想一定可行。但這兒的人老是不能相信,旅遊的人怎麼會花錢住進一個窯洞裏。”

    

    路透社2001年7月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