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科技人才崛起:中國領導階層的深刻變化

    自從鄧小平倡導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二十年間,中國的領導層匯集了眾多的科技專家級人才。換言之,現處在中國最高層行列的領導都是在大學期間從事于科學和技術研究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家由紅衛兵領導的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各行各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這些曾經在“文革”中被打成資本主義自由派的知識分子如今真正進入了國家的政治決策體系中。他們分別在中央委員會、全國人大以及國家地方事務中充分發揮著自己的重大作用。現在,世界各國把當今的中國形容成為一個科技大國一點也不為過。的確,中國正在為科技的崛起積蓄力量。

    我們看一看十五大會議中選舉的七名常委就會發現,這個領導班子就是匯集了眾多的科技界人才。江澤民主席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李鵬曾經到前蘇聯留學;朱鎔基總理畢業于中國著名的清華大學;胡錦濤也是清華水利機械系的高材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復旦時從事的是自動化的研究。

    這些事實説明瞭什麼?最起碼你會説,科技人才政治是符合中國政治文化的最合適的選擇。從很久以前,中國的治國方略就是和才學文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在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只有那些擁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能做出明智決策。歷史追溯到漢代時期,官員的選拔就是通過科舉制度,通過僵化的八股文考試,來測試考生對於儒家經典名片的熟悉和思考。人們常説:“讓那些腦力勞動者領導那些體力勞動者。”這種領導人的概念對老百姓思維上的灌輸一直影響了幾百年。

    同樣的選拔任命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以儒家學説為文化基礎的官僚統治受到了現代文化的巨大衝擊。在民主和科學的影響下,儒家思想的統治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得科學的概念首次引入到落後的中國,並且在思想先進的青年中間廣泛發展。人民大規模地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很多參與五四運動的年輕人更是這一理論的堅決擁護者。

    在經過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禮之後,鄧小平在1978年開始了全國範圍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改革。知識分子是改革中最先涉及的團體。在意識到他們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主要推動力的情況下,鄧小平提出要使知識分子回到各自的研究領域,並且恢復他們專家的名譽。

    到了八十年代,科技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是在學習了南韓、新加坡經濟日益發展的經驗之後,人們對於科技的重視更是與日俱增。老百姓對科技的認識十分直白也十分貼切:社會和經濟問題就像是技術問題一樣,可以被理解、被重視最終得到解決。錢學森是中國航太科技之父。他曾在四十年代于麻省理工大學習,並且在1955年回到中國。回國後,他成為了中央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副主席。早在八十年代初,錢學森就提議,到2000年,國家核心組織的所有人員都要擁有大學文憑,國家領導人員和局級幹部都要有研究生學歷,而各類管理人員和地區領導都要達到博士級別。

    如今,中國的領導層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領導階層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科學成為衡量任何一種意識形態的最有力標準。可以預計,中國未來的幾十年,將會是一個科技復興的幾十年。

    

    《時代》週刊2001/6/30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