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上市公司回國熱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市場的繁榮,越來越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或準備著回歸。

    華能國際能源公司(音譯)是中國發展最快的能源供應商之一。為了籌集資金,華能能源成為了香港和紐約兩地股票交易市場的上市企業,由於其業績良好,信譽度高,國際股票分析家們總是將其作為最可靠的股票之一向股民們推薦。最近,為了支援最近的一批開發項目,華能又瞄準了另一家股票交易所,即上海股票交易所。在差不多6年以前,華能作為一場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風潮的先驅者去到了香港和紐約,而現在,華能又成為了一場新浪潮的成員——回歸大陸的股票市場。

    回歸的中國公司們並沒有退出海外的股票交易所。但上海和深圳的股票交易所平均每天高達2500萬元人民幣的交易額著實讓眾多的中國公司心動不已。與此同時,香港和紐約的股票交易卻顯得缺乏活力。另外,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過去那種由省市政府官員把持股票交易額的現象將被全面取締,這又大大地堅定了上市公司的回歸之心。

    果然,最近的幾個月中,若干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紛紛表示將要發行只允許國內股民購買的A股。還有一些公司例如寶山鋼鐵公司和民生銀行甚至表示推遲在海外上市的計劃,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的考察中國的A股市場。

    這些公司回歸國內股市的舉措固然使他們在籌集資金方面有了更多的出路,但他們回歸的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國內的投資者和中國的國內市場本身。多年以來,中國人一直都不具備購買自己國家最優秀企業的股票的權利。這些股票盡數流向海外市場,為中國企業籌集必要的資金。

    有專家分析指出,中國國內股票市場中不時出現的股價暴漲原因並不是在於股民們的購股行為不穩定,而在於市場內的股票總量不足。這就使得這次的回歸上市的意義格外重大。它不僅給投資者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還為股票管理員們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讓他們能果斷地將一些長期以來表現不佳的上市公司除名。這就為中國的股票市場的運作和管理更上一個臺階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90年代初期,大量的中國公司開始在海外尋覓合適的上市機會,以期獲得在當時非常稀缺的外匯資金。自1992年開始,共有125家中國企業先後在海外的股票市場上市,其中大部分是在香港。這些公司大都得到了中國政府的上市許可,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也一直不錯。但是,據香港的股市諮詢家格萊姆歐門羅德(音譯)分析,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上市行動總的來説以失敗的居多。由於外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知之甚少,所以在選擇投資的時候總是傾向於他們更熟悉的外國企業股票。

    歐門羅德還指出,由於現在中國企業獲得外匯的渠道更豐富,又加上國內大量的資金儲備為股民們購買股票提供了堅實的金融基礎,中國公司再到海外上市的必要性已經不存在了。在寶鋼集團于去年11月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發行價值78億元人民幣的A股,創下了內地最高記錄之後,歐門羅德在他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寫道:“寶鋼的這一舉動顯示出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過去人們一直持有的中國大陸的股票市場缺乏大宗交易的論斷已經站不住腳了”。

    而另一位香港股票分析員喬伊張(音譯)也認為,現在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能力容納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A股。這就意味著,那些先在香港和紐約的股票市場登臺亮相的中國企業界巨頭們,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現在也可以留在國內了。“如果這些企業留在國內上市,那它們所面臨的投資者就是熟悉它們産品的用戶群,但在香港和紐約,它們往往被淹沒在千萬個著名企業之中”。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贊成這種樂觀的估計。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的首席金融官員馬克裘(音譯)就認為:“對一個大型企業來説,調查和生産都應該是全球範圍的。我們在海外上市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股票市場的運作成熟、管理系統完善,而且,國內的市場對我們的企業規模而言也太狹小了。”但是,他同時也表示,海洋石油的母公司——中國國家海洋石油集團現在正在籌備為其他一些輔助項目,如油田服務設備、化肥生産等發行A股。

    儘管中國政府規定,只有國內的企業和集團有資格在深圳和上海兩地的股票市場上市,那些在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公司也紛紛有了在大陸的股票市場發行股票的意向。中國聯通作為國內第二大的電話生産服務商表示自己大陸的母公司有意願在國內發行A股。而中國電信也在努力勸説有關部門允許國內的投資者直接購買在海外上市的國內公司的股票。

    當然,沒有人會簡單地預言中國公司會從海外股市完全撤退。由於其競爭對手——中國連通在香港上市,儘管全球電信市場的前景黯淡,使中國電信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壓力重重,但它也不願意放棄香港,單單留在國內。香港太平洋陽光投資公司的總經理安迪曼特(音譯)認為,中國的中小型私有企業仍然會覺得在海外上市要比在國內來得更容易。畢竟,中國國內的股票交易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不能不提的還有那些不幸的中國網路公司,在納斯達克指示牌上,它們無一例外地瀕臨被除名的危險。由於沒有足夠數量的贏余作保證,它們又被剝奪了在國內的股票市場上市的資格。搜狐的創始人張朝陽時常抱怨説,如果納斯達克股的投資者能夠看懂網站上的中文,他們就會購買更多的股票。新浪網的首席執行官王志東也表示:“如果我們的用戶同時也能成為新浪股票的持有者,那就太理想不過了。”的確,以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經找到了回歸國內股市的陽關大道,但對那些被放逐海外的中國門戶網站來説,苦難似乎還未到盡頭。

    

    《遠東經濟評論》2001年5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